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当前关于“中国模式”的研究述评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自2004年,美国学者乔舒亚.雷默提出"北京共识"以来,"中国模式"一词也经常诉诸报刊,"中国模式"已成为理论界的热点问题。但是对于"中国模式"的内涵和具体内容等问题,理论界并未达成一致。鉴于目前的研究现状,笔者对于目前"中国模式"的研究进行了简单的梳理。
作者
齐冰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出处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6-88,共3页
Journal of Socialist Theory Guide
关键词
中国模式
北京共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分类号
D61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1
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124
同被引文献
51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18
1
沈云锁.
“中国模式”问题研究报告[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9):19-28.
被引量:38
2
庄俊举,俞可平,黄平,谢曙光,高健著.北京共识与中国模式研究中国模式与“北京共识”--超越“华盛顿共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
阿里夫·德里克,俞可平,黄平,谢曙光,高健著."北京共识":谁承认谁,目的何在?中国模式与"北京共识"--超越"华盛顿共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
陈志.
探析“中国模式”的概念[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3):1-4.
被引量:4
5
杨承训,张新宁.
“北京共识”凸现中国道路的特质与活力——第三世界发展道路比较研究[J]
.河南社会科学,2004,12(6):1-5.
被引量:3
6
詹得雄.国外热议“中国模式”及其启示来源: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1d/2008-03/27/content_7867764.htm.
7
张维为.中国将以自己的方式变革[N].参考消息,2004-05-31.
8
霍国庆.中国模式的辉煌与未来[N].中国贸易报,2005-04-29.
9
马龙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中国模式”,(http://vweb.youth.cn/cms/2006/2006news/xdjs/zjps/200806/t20080603_729864_1.htm).
10
秦宣.中国人民大学秦宣教授谈:北京共识、中国模式与中国现代化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4-9-28.
二级参考文献
31
1
赵尚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特殊历史形态的社会主义[J]
.社会主义研究,2000(3):2-5.
被引量:6
2
赵晓.
从"华盛顿共识"到"北京共识"[J]
.南风窗,2004(07X):43-43.
被引量:4
3
宿景祥.
越南经济紧跟“中国模式”[J]
.经理人内参,2004(12):34-36.
被引量:2
4
俞可平,庄俊举.
热话题与冷思考(三十四)——关于“北京共识”与中国发展模式的对话[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5):4-9.
被引量:49
5
张剑荆.
“北京共识”与中国软实力的提升[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5):10-14.
被引量:28
6
王建辉.
“北京共识”:发展价值观的新境界[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1):15-19.
被引量:14
7
吴增基.
论“中国模式”可持续的条件[J]
.理论探讨,2005(1):5-9.
被引量:12
8
陶文昭.
当今中国与印度经济发展、信息技术发展之比较[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1):73-75.
被引量:7
9
.世界舆论评中国模式[N].参考消息,2004—06—02.
10
.中国将以自己的方式变革[N].参考消息,2004—05—31.
共引文献
124
1
张慧玉.
论建设和谐世界思想对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意义[J]
.岭南学刊,2008(2):18-22.
2
韦伟强.
中国模式的价值和理念——兼谈中国经验对未来中国发展的自我启示[J]
.长白学刊,2007(2):45-48.
被引量:10
3
宋青青.
略论中国模式的主要特色及其启示[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9(9):34-37.
被引量:3
4
赵学琳.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把握世界发展大势[J]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1(5):18-22.
5
莫小丽.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探析[J]
.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1):33-35.
6
刘文革,刘聪睿.
关于“中国模式”研究观点述评[J]
.政治经济学评论,2010,1(4):153-166.
被引量:3
7
董文明,何海生.
浅析“中国模式”[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7):128-129.
8
洪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起点众说纷纭的原因初探[J]
.黑河学刊,2009(8):1-3.
9
秦宣.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性思考[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2):5-9.
被引量:24
10
毛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J]
.法制与社会,2008(10).
同被引文献
51
1
高秉江.
普遍本质的明证性追求——现象学“本质直观”评述[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4(4):9-12.
被引量:3
2
杨佩芩,苏凤萍.
古希腊哲学家对于一般与个别关系问题的思考[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0(2):34-35.
被引量:1
3
俞宣孟.
论普遍性——中西传统哲学形态的一种比较研究[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6(5):1-10.
被引量:9
4
秦宣.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性思考[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2):5-9.
被引量:24
5
沈云锁.
“中国模式”问题研究报告[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9):19-28.
被引量:38
6
雷德鹏.
从抽象到本质直观——论胡塞尔对传统抽象论的批判及其意义[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1):26-30.
被引量:1
7
高柏.
新发展主义与古典发展主义——中国模式与日本模式的比较分析[J]
.社会学研究,2006(1):114-139.
被引量:48
8
范强威.
论“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价值核心[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2):71-74.
被引量:10
9
宋林飞.
“中国模式”的成功与未来[J]
.社会科学战线,2006(2):166-177.
被引量:18
10
李克钦,史伟.
“中国模式”还是“中国经验”?[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6(2):23-26.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7
1
吴海江.
“中国模式”的实质、普适性及未来挑战[J]
.思想理论教育,2010(5):10-15.
被引量:11
2
王军.
“中国模式”综述[J]
.中国经贸导刊,2011(3):78-79.
3
蔡晓薇.
中国模式研究述评[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9):3-4.
4
葛勇义,蔡学英.
“中国模式”何以具有以及具有何种“普遍性”意义[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2):68-73.
5
张锦冬.
中国模式内涵[J]
.现代商业,2013(29):72-73.
6
董文明.
“中国模式”的历史演进[J]
.社科纵横,2013,28(10):27-30.
7
杨扬.
论中国现代化的世界意义[J]
.劳动保障世界,2017(10X):66-66.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吴海江.
中国的崛起:文化准备与核心价值构建[J]
.思想理论教育,2011(7):11-16.
被引量:4
2
刘勇.
近年来中国模式研究评述[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13(2):88-93.
3
郑亚非,邓海潮.
也谈“中国模式”[J]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1,24(4):9-12.
4
杨龙波.
中国模式的文化向度[J]
.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4):43-45.
5
杨龙波.
文化视阈中的中国模式[J]
.前沿,2012(3):179-182.
被引量:1
6
蒋永穆,高杰.
“中国模式”演进机理的一种解释:社会主义与市场机制的协同演化[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2,13(4):69-76.
被引量:3
7
宋吉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定性及其把握——基于“中国模式”之争的再思考[J]
.探索,2013(3):9-14.
8
杨兴勇,窦维飞.
“中国模式”若干问题研究综述[J]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1(3):90-92.
9
秦红军.
“中国模式”的理论评述与思考[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2(4):48-51.
10
吴海江,江昊.
从“中国模式”到“中国式现代化”[J]
.思想理论教育,2023(3):34-40.
被引量:10
1
郑云天.
国内外关于“中国模式”研究述评[J]
.社会主义研究,2009(4):76-81.
被引量:9
2
乔舒亚·库珀·雷默:中国在培育一种创新文化[J]
.创新科技,2005,5(5):7-7.
3
妙语[J]
.时事报告,2012(2):5-5.
4
远山.
关于“北京共识”研究的若干问题[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5):17-21.
被引量:12
5
李旭辉.
抓住机遇发起“魅力攻势”[J]
.中国经济周刊,2008(30):8-8.
6
李德正,王善.
“北京共识”——雷默视野中的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评介[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3):34-37.
7
锦柏.
芬兰公务员不好当[J]
.刊授党校,2014(2):71-71.
8
锦铂.
芬兰公务员不好当[J]
.人才资源开发,2014(3):60-60.
9
锦铂.
芬兰公务员不好当[J]
.学习博览,2014(6):61-61.
10
锦铂.
芬兰公务员不好当[J]
.山东人大工作,2014,0(4):61-61.
理论导刊
200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