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孔子“正名”新考 被引量:18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孔子"正名"说和"名分论"、"名实论"并无天生的关系。《论语》的"正名"之所以会被赋予各种各样的解释,很大程度上是后人依据后代的"正名"观去臆测孔子,在名思想发展史进程中将孔子"正名"说从一个虚壳一步步充实成为一个实体。孔子"正名"的原义或许很简单,并不是要建立什么"名"的规范系统,而只是在历史上孔子第一个意识到了语言对政治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孔子作为一个政治家注意并预见到了名之不确定性、暧昧性、随意性对政治所可能带来的影响,看到了语言在无法准确表意、或为人无法准确接受时会出现的政治后果,意识到了"名"作为明确是非、建立标准之手段对社会政治所能产生的巨大作用。孔子虽然提出了言语之不统一会导致政治的不统一,却没有贡献解决的方法。
作者 曹峰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1-69,共9页 Literature,History,and Philosoph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0

  • 1卢文弨.《说文解字读序》,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789页.
  • 2江沅.《说文解字注后叙》,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第788-789页.
  • 3郭沫若.《名辩思想的批判》,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年,第235页.
  • 4李耽.《孔子“正名”解》,《先秦形名之家考察》,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9页.
  • 5《史记·卫世家》.
  • 6.《论语·八佾》[M].,..
  • 7《论语·雍也》,中华书局1983年版
  • 8《桓公二年》
  • 9《庄公十八年》
  • 10《成公二年》

共引文献523

同被引文献153

引证文献18

二级引证文献3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