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中国模式
被引量:
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30年。在这样一个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三重创新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了具有浓厚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即中国模式。
作者
王心富
机构地区
中宣部理论局教材处
出处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09年第3期6-8,共3页
关键词
中国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实践特色
改革开放
理论创新
创新过程
制度创新
民族特色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7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77
1
托尼·安德烈阿尼,赵越.
中国融入世界市场是否意味着“中国模式”的必然终结?[J]
.国外理论动态,2008(5):67-75.
被引量:22
2
韦伟强.
中国模式的价值和理念——兼谈中国经验对未来中国发展的自我启示[J]
.长白学刊,2007(2):45-48.
被引量:10
3
庄惠娟.
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及其关系辨析[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41(1):20-21.
被引量:1
4
俞可平,庄俊举.
热话题与冷思考(三十四)——关于“北京共识”与中国发展模式的对话[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5):4-9.
被引量:49
5
邵宁.
利用外交资源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J]
.中国对外贸易,2004(12):84-85.
被引量:3
6
吴增基.
论“中国模式”可持续的条件[J]
.理论探讨,2005(1):5-9.
被引量:12
7
高鹏怀.
近十年来国外邓小平理论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2):70-74.
被引量:2
8
秦宣.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性思考[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2):5-9.
被引量:24
9
沈云锁.
“中国模式”问题研究报告[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9):19-28.
被引量:38
10
蔡拓.
探索中的“中国模式”[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5):12-14.
被引量:25
<
1
2
3
4
5
…
8
>
引证文献
8
1
董文明,何海生.
浅析“中国模式”[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7):128-129.
2
袁新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研究述评[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10):57-64.
被引量:1
3
曾凌峰.
中国模式的突出理念和主要内涵[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0,33(4):40-43.
4
维振.
近年来关于“中国模式”研究综述[J]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0,12(4):60-65.
被引量:3
5
吴义周.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走出去”引论[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0(4):5-8.
6
蔡晓薇.
中国模式研究述评[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9):3-4.
7
程静.
浅析中国模式[J]
.理论观察,2013(2):61-62.
8
江涛,张杰.
理性看待中国模式的相关问题[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6):98-101.
二级引证文献
4
1
詹轶.
重新思考“中国模式”:国家究竟扮演着何种角色?[J]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4,16(1):56-60.
2
葛勇义,蔡学英.
“中国模式”何以具有以及具有何种“普遍性”意义[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2):68-73.
3
詹轶.
重新思考“中国模式”——国家究竟扮演着何种角色?[J]
.社会学,2014(1):1-11.
4
薛琳钰.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格局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述评[J]
.甘肃理论学刊,2017(5):22-25.
1
代金平,闵绪国.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范畴[J]
.山东社会科学,2009(7):10-14.
被引量:3
2
王蓬.
南方谈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关键[J]
.知识经济,2009(4):68-68.
3
梁英.
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J]
.理论与当代,2008(7):14-17.
4
刘金良.
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动力[J]
.北方经贸,2011(12):25-26.
5
耿春亮,李会勤.
近年来学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综述[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9,11(6):29-32.
被引量:1
6
赵希田,李延华.
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7(6):73-75.
7
陈学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意义[J]
.桂海论丛,2008,24(1):11-14.
被引量:5
8
彭国甫,陈建华.
论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贡献[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6):43-47.
被引量:1
9
李春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基本规律探微[J]
.新余高专学报,2010,15(3):7-9.
10
肖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J]
.思想理论教育,2008(19):4-15.
<
1
2
>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0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邹忆怀
谢颖桢
王永炎
江澜
陈沛
刘岑
杨红琴
任晋婷
马大勇
相关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
安徽中医药大学
济源市中医院
相关主题
化痰通腑
降浊法
痰热腑实型
痰热腑实证
脑卒中急性期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