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前线》
2001年第5期21-22,共2页
同被引文献319
-
1李静.精准就业:可行能力视角下农村弱势群体的扶贫方略[J].中国行政管理,2020(1):58-62. 被引量:19
-
25G融入超六成国民经济大类[J].大众投资指南,2023(13):19-20. 被引量:2
-
3冯春艳.农村弱势群体研究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36-37. 被引量:3
-
4陈功.什么是弱势群体?[J].中国企业家,2002(10):18-18. 被引量:2
-
5田菩提.现阶段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成因、现状及对策[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10-13. 被引量:14
-
6丁元竹.为社会不利群体、弱势群体、边缘群体──构筑新时期社会保护体系[J].瞭望,2000(16):24-26. 被引量:18
-
7尹志刚.论现阶段我国社会弱势群体[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16(3):1-9. 被引量:23
-
8何家栋,喻希来.城乡二元社会是怎样形成的?[J].书屋,2003(5):4-8. 被引量:22
-
9杨军,刘淑华.弱势群体的司法保护[J].西部法学评论,2003(2):82-85. 被引量:4
-
10李志勇.关注社会弱势群体[J].党政干部学刊,2001(7):27-29.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60
-
1尹志刚.论现阶段我国社会弱势群体[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16(3):1-9. 被引量:23
-
2钱大军,王哲.法学意义上的社会弱势群体概念[J].当代法学,2004,18(3):46-53. 被引量:61
-
3唐定,敖德江,程敬新.武汉市城市弱势群体心理调查与救助研究[J].大家,2010(6):139-141.
-
4余燕.对我国弱势群体人权保护问题的反思[J].魅力中国,2009,0(31):79-80.
-
5廖薇宋玮.浅谈弱势群体的心理扶助[J].传承,2008(12):106-107.
-
6洪泸敏,章辉美.论四种类型的贫困[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4):27-29. 被引量:3
-
7马新晶.弱势群体的社会管理浅析[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7(4):57-60. 被引量:1
-
8张耀影.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弱势群体与政府对其责任[J].广西社会科学,2005(4):168-170. 被引量:7
-
9李国林.略论政府在社会慈善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J].求实,2005(5):53-56. 被引量:28
-
10袭亮.对我国城市扶贫政策缺陷的相关分析[J].兰州学刊,2005(3):224-225.
二级引证文献549
-
1陈练文.我国语言弱势群体研究:内涵、外延与思考[J].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2022(2):97-109. 被引量:1
-
2邢继军,陈芸霞.政府主导下返乡青年包容性电商创业调查研究——以陕西省15区县调研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18):230-232. 被引量:1
-
3何松威.论领域法的私法研究范式——以《个人信息保护法》研究为例[J].当代法学,2022,36(4):92-104. 被引量:10
-
4陈文曲,郑宁.民事诉讼中弱势群体之界定[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82-85.
-
5贾应生,何青洲.从宪政角度看农民弱势群体社会权利保障[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42-43. 被引量:2
-
6刘国秋,彭洪洋.弱势群体与社会公正问题初探[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S1):197-198. 被引量:2
-
7何宝平,高云鹏,景国成.农民工犯罪心理的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2007(Z2):141-145. 被引量:11
-
8廖永安.我国民事诉讼中弱势群体保护论纲[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2(1):143-153. 被引量:11
-
9王义华.以人为本维度社会弱势群体的法治情怀[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8(4):62-66. 被引量:1
-
10李群力.湖南省特教学校学生休闲活动参与特征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9(2):91-96. 被引量:1
-
1徐广路,沈惠璋.财产权利保护程度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1):54-60. 被引量:1
-
2初明强.李斯特与重商主义保护贸易政策的比较及其启示[J].天津师大学报,1987,7(4):89-93.
-
3程雅馨,何勤.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形势下女性生育二孩意愿与女性权益保护[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6,30(4):99-107. 被引量:21
-
4丁向阳.尊重人才 保护权益——当前人才权益主要问题扫描[J].中国人才,2001(4):4-8. 被引量:1
-
5李姗.从消费者权益保护角度看公司的社会责任[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01X):191-191.
-
6龙永图,厉以宁,袁伟时.入世三周年专家谈[J].全国商情,2005(1):12-14.
-
7吴泗宗,苏靖.基于感知价值的C2C网络购物评价体系[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5):56-58. 被引量:6
-
8武长海,吴迪.我国开征环境税的经济学思考[J].税收征纳,2009(1):11-13. 被引量:6
-
9郭长洪.市民对社会治安怎麽看——对上海市公众安全感问卷调查的定量分析[J].社会,1991,11(12):32-34. 被引量:1
-
10吕惠琴.农民工工伤事故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珠三角地区的调查[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11):53-61. 被引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