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事象”与“意象”的双重建构──论“艾青体”叙事诗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艾青体”叙事诗的文本采用艾青最擅长的自由体,其内核在于对诗的抒情性的独特理解,它一改以往叙事诗重叙述而轻抒情的积弊,运用“事内与事外”、“写实与象征”、“概括与变形”三组互相交叉、渗透的技法匠意,建构“事象”“意象”多重叠加的叙事诗大厦,显得沉雄博丽,别具风采特色。这在八十年新诗史上乃属仅见。
作者
王颖
机构地区
浙江海洋学院中文系
出处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9年第1期6-11,共6页
Journal of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Humane Science)
关键词
“艾青体”叙事诗
事象
意象
双重建构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27
1
陶文鹏.
意象与意境关系之我见[J]
.文学评论,1991(5):57-63.
被引量:18
2
敏泽.
中国古典意象论[J]
.文艺研究,1983(3):54-62.
被引量:70
3
蒋寅.
语象·物象·意象·意境[J]
.文学评论,2002(3):69-75.
被引量:163
4
邹进先.
从意象营造到事态叙写——论杜诗叙事的审美形态与诗学意义[J]
.文学遗产,2006(5):44-57.
被引量:14
5
黄志浩.
事象 物象 意象——关于诗歌中艺术形象类型的探析[J]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5):80-81.
被引量:4
6
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53页.
7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第39页.
8
王廷相:《与郭价夫学士论诗书》,《王廷相集》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502-503页.
9
王夫之:《古诗评选》卷五谢灵运《登上戍石鼓山》评语,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第217页.
10
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美学与意境》,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第191页.
引证文献
2
1
周剑之.
从“意象”到“事象”:叙事视野中的唐宋诗转型[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7(3):48-55.
被引量:29
2
殷学明.
中国诗学中的事象说初论[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0(4):149-156.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34
1
王中栋.
六朝画论中“象”的形态及审美指向[J]
.中国美学研究,2021(2):175-189.
2
仲昭龙.
试论古典诗歌中“西北”事象的独特内涵[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0(6):72-75.
3
陈娟.
论《原诗》“事”论的诗学价值[J]
.中国美学,2023(2):148-161.
4
殷学明.
中国诗学中的事象说初论[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0(4):149-156.
被引量:7
5
周雪婷,何庆庆.
毛泽东诗词意象的叙事及其翻译[J]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8,18(6):16-19.
6
王通武.
IP视域下旅游纪念品的创新设计——以江苏水乡旅游地为例[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2):116-120.
被引量:1
7
徐小蒙.
诗学事象研究综论[J]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3(2):41-45.
被引量:1
8
喻进芳,常毓晗.
论曾巩诗歌意象的特征[J]
.滁州学院学报,2019,21(3):35-41.
被引量:1
9
潘链钰,马金水.
梅尧臣山水诗叙事性研究[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6):103-113.
被引量:1
10
杨威威.
一切物象皆人象——以贾岛《青门里作》为中心浅谈诗歌物象叙事[J]
.天中学刊,2020,35(3):75-81.
被引量:1
1
段淑丹.
“自我”与“他者”双重建构的悲剧——后殖民视角下的别格·托马斯[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6):66-67.
2
王卫平.
当代文学评论与研究的反思及重建[J]
.当代文坛,1999(3):13-16.
被引量:2
3
蔡长青.
学术与启蒙的双重建构——论林非的鲁迅研究[J]
.鲁迅研究月刊,2013(8):40-45.
4
王玉洁.
浅析普希金文学创作中对人民性和民族性的双重建构[J]
.青年文学家,2015,0(7Z):98-98.
5
刘勇,张弛.
20世纪中国文学现实与魔幻的交融——从莫言到鲁迅的文学史回望[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1):18-24.
被引量:5
6
刘世德.
评红学中的“丰润说”[J]
.文学遗产,1995(5):103-113.
7
赵践.
梅花香,橘香不香[J]
.苏州杂志,2008,0(3):27-29.
8
田菊.
《最后的巫歌》文学地理学初探[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4(4):155-156.
被引量:1
9
田菊.
倾听三峡的落幕神曲——《最后的巫歌》文学地理学解读[J]
.四川外国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9(4):6-9.
10
付国乐,梅进文,高洪波,白冰,葛冰,金波,刘丙钧,樊发稼,萧袤,孙云晓,汤锐,束沛德.
镜与灯,作家、批评家的双重建构--《植物大战僵尸》畅销背后的学术研讨[J]
.出版广角,2012(12):55-58.
被引量:1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