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电视研究》
1994年第3期24-26,共3页
TV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13
-
1钟大年.纪实不是真实[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2,17(3):19-28. 被引量:32
-
2吕新雨.中国纪录片:观念与价值[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7,22(3):57-61. 被引量:34
-
3钟大年.再论纪实不是真实[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5,20(2):27-31. 被引量:38
-
4童宁.栏目与纪录片关系之我见[J].电视研究,1994(12):17-22. 被引量:3
-
5张同道,胡智锋.2012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35(4):81-89. 被引量:38
-
6孟红淼.从《千与千寻》看日本“治愈系”文化[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5):67-69. 被引量:7
-
7赵金龙.关于电视纪录片平民化的思考[J].新闻传播,2014(1):52-52. 被引量:3
-
8曾于里.治愈系:“孩童化”“去历史”与治愈的无效[J].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5(3):95-101. 被引量:5
-
9喻国明,张超,李珊,包路冶,张诗诺.“个人被激活”的时代:互联网逻辑下传播生态的重构——关于“互联网是一种高维媒介”观点的延伸探讨[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5):1-4. 被引量:185
-
10崔亚娟.NHK纪录片的品牌系列及其特征[J].电视研究,2016(12):75-7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6
-
1占自华,陈嘉玲.从《三日为期》谈观察式纪录片的理念与发展路径[J].科技传播,2020,12(16):80-82.
-
2曾紫琪.浅析纪录片《纪实72小时》的叙事特色——以《夏季的甲子园 另一个青春》为例[J].锋绘,2021(3):58-59.
-
3郝瑞.融媒时代下纪录片的发展探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1(23):153-154.
-
4闫冰玉,吴建平,权明晓.不如吃茶去:当代青年的“治愈”心理体验[J].中国青年研究,2023(7):93-103. 被引量:3
-
5王玲,吴志昊.对当代艺术实践中民族志方法的新应用及动向的反思[J].民族艺术,2024(3):125-134.
-
6张斌,张卓.互为表里 协同共振——2018年纪录片理论与实践述评[J].现代视听,2019,0(1):49-57.
-
1石长顺,张群力.电视纪实论[J].中国电视,2000(7):20-24.
-
2李振营,李慧欣.影视评论[J].现代中学生(领悟艺术),2012,0(8):36-39.
-
3黄琳,徐俊.2006春秋拍卖高端三人谈[J].艺术与投资,2006(10):39-41.
-
4姚治兰.电视纪录片音乐的审美特性[J].山东视听,2004(2):43-45.
-
5方燕妮,马小钢.纪实与诗[J].南方电视学刊,2000(2):59-61.
-
6周军.纪录片中音乐的类型和作用[J].青年记者,2009(2Z):51-52. 被引量:1
-
7陈琪.《阿波罗艺术史》:一部经典的西方艺术史[J].全国新书目,2004,0(5):50-50.
-
8张进.电视片中细节的分类与运用[J].记者摇篮,2005(3):30-30.
-
9胡展.街头巷尾[J].浙江画报,2012,0(8):58-59.
-
10邹跃翔.论电视纪录片的纪实美[J].声屏世界,1997,0(4):36-37.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