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2-56,共5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参考文献19
1 C. Mitcham, Thinking Through Technology: the Path between Engineering and Philosophy, Chicago, IL: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4,p. 69.
2 [德]C.胡比希.《技术伦理需要机制化》,http://philosophy.cass.en/ehuban/zxye/yegqml/05/0504/0504012.htm.
3 查里斯·E.哈里斯.《美国工程伦理学:早期的主题与新的方向》,《工程研究》第3卷,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第120-121页.
4 G. Oldenquist Andrew and E. Slowter Edward, “Proposed : A Single Code of Ethics for An Engineers”, Professional Engineer, 1979 May (49) ,pp. 8- 11.
5 Mike W. Martin," Roland Schinzinger", Ethics in Engineering, Boston : McGraw - Hill, 2005, p. 46.
6 Michiel Brumsen Sabine Roeser Research in Ethics and Engineering, Techne, 8 : 1 Fall 2004, pp. 1 - 9.
7 Robert McGinn Introduction, “Issues of Risk and Responsibility in Contemporary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French and U. S. Perspectives”,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thics ,2006(12) ,p. 595.
8 Stephen Johnston Alison Lee Helen McGregor Engineering as Captive Discourse,PHIL & TECH 1:3 -4 Spring 1996.
9 迈克.W.马丁,张恒力.美国的工程伦理学[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29(3):106-109. 被引量:20
10 Robert E. McG," Mind the Gaps" : An Empirical Approach to Engineering Ethics, 1997 - 2001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thics, (2003) 9, pp. 517 - 542.
二级参考文献57
1 朱葆伟.工程活动的伦理责任[J] .伦理学研究,2006(6):36-41. 被引量:26
2 C.胡比希,王国豫.作为权宜道德的技术伦理[J] .世界哲学,2005(4):69-77. 被引量:20
3 李伯聪.工程伦理学的若干理论问题——兼论为“实践伦理学”正名[J] .哲学研究,2006(4):95-100. 被引量:46
4 肖峰.略论科技元伦理学[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23(5):9-13. 被引量:8
5 张恒力.艺术化的劳动让人类诗意地生活[J] .美术观察,2007(5):10-10. 被引量:2
6 卡尔·米切姆 殷登祥等译.技术哲学概论[M].天津:天津 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16.
7 李伯聪.工程哲学引论[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2.414.
8 吴敬琏.制度重于技术[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9 甘少平.应用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120.
10 Moore, Randy, Can' good science' come from unethical research? [J]. Journal of Biological Education,2002.36(4).
共引文献43
1 李祖超,魏海勇.中美工程伦理教育比较与启示[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6(1):44-47. 被引量:24
2 张恒力,胡新和.福祉与责任——美国工程伦理学述评[J] .哲学动态,2007(8):58-62. 被引量:18
3 张恒力,胡新和.工程伦理学的路径选择[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9):46-50. 被引量:20
4 齐艳霞,刘则渊,赵玉鹏,侯剑华.信息可视化视野下的工程伦理前沿研究[J] .伦理学研究,2008(5):49-54. 被引量:5
5 赵悦悦,周彬.科技创新的真善美价值取向解析[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5):105-109. 被引量:1
6 苏俊斌,曹南燕.中国工程师伦理意识的变迁——关于《中国工程师信条》1933-1996年修订的技术与社会考察[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30(6):14-19. 被引量:9
7 苏光.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人文关怀的路径选择[J] .思想教育研究,2009(6):60-62. 被引量:10
8 樊小贤.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向度[J] .理论导刊,2009(7):40-42. 被引量:2
9 刘洪波.水资源工程共同体社会责任探析[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8):63-65.
10 张恒力,钱伟量.美国工程伦理教育的焦点问题与当代转向[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8(2):31-34. 被引量:19
同被引文献83
1 谢笑珍.“大工程观”的涵义、本质特征探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6(3):35-38. 被引量:194
2 李伯聪.关于工程伦理学的对象和范围的几个问题——三谈关于工程伦理学的若干问题[J] .伦理学研究,2006(6):24-30. 被引量:48
3 李三虎.职业责任还是共同价值?——工程伦理问题的整体论辨释[J] .探求,2005(5):34-42. 被引量:5
4 吕耀怀.道德感染的特性与功能[J] .哲学动态,1991(6):23-24. 被引量:2
5 任建东.道德监督刍议[J] .道德与文明,1997(6):12-14. 被引量:8
6 彭柏林.道德需要范畴刍议[J] .道德与文明,2003(5):42-44. 被引量:5
7 曹南燕.对中国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的思考[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2(5):37-39. 被引量:70
8 曹德本,方妍.中国传统义利文化研究[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0(1):14-19. 被引量:9
9 王国豫.德国技术哲学的伦理转向[J] .哲学研究,2005(5):94-100. 被引量:31
10 李伯聪.关于工程师的几个问题——“工程共同体”研究之二[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28(2):45-51. 被引量:39
引证文献12
1 段新明.工程伦理教育的三个价值向度[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26(3):71-75. 被引量:17
2 王进.从伦理行为构成视角谈工程师的实践智慧内涵[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26(12):42-47. 被引量:4
3 庞丹.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我国高校工程伦理教育[J]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1,28(1):9-11. 被引量:6
4 范冬萍,王泽榔.系统思维的发展与价值理性的凸显[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34(6):83-87. 被引量:2
5 郗芙蓉,李昊.理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规范认知状况研究——以陕西科技大学为例[J]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4(2):134-136. 被引量:5
6 王正为.理工科高校自然辩证法教学中的工程伦理学教育[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30(2):29-30. 被引量:2
7 李恒达,童昕,张国坤,候根富.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与传统文化教育认知状况分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65(1):113-118. 被引量:17
8 黄成亮.聚焦工程伦理:筑牢社会风险的“防火墙”[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8):19-24.
9 万舒全,文成伟.欧美工程伦理研究的三条进路及启示[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8,35(6):62-66. 被引量:5
10 王远旭.工程伦理教育的三个维度及其目标[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3):43-47.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63
1 郑婵,李巍,谭轶群.面向立德树人的材料类课程思政建设路径[J] .中外企业文化,2021(8):146-147. 被引量:1
2 陆浩,陈杰,黄文卫.工科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研究概述[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4(5):80-81. 被引量:5
3 黄正荣.论工程师的责任意识及实践转向——以广州地铁质量验收事件为例[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27(7):38-42. 被引量:6
4 王进.融渗式工程伦理教学中“知情意行”的统一[J] .现代大学教育,2011,27(4):100-105. 被引量:16
5 姜卉.我国大学工程伦理教育内容体系构造[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60(6):125-130. 被引量:15
6 王进.境域关注下工程师伦理责任归咎限度分析[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29(10):38-43. 被引量:4
7 张彭松.环境伦理教育:生态教学及实践探索[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0(1):34-38. 被引量:2
8 于丽.生态文明视域下理工科院校加强科技伦理教育的探究[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0(3):61-63. 被引量:6
9 王进.论工程与伦理的融合[J] .工程管理学报,2015,29(1):23-27. 被引量:1
10 曾永卫.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程伦理教育探析[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5(1):94-97. 被引量:6
1 张西平.基督教在中国文化境域中的困境[J] .学术研究,2008(1):27-33. 被引量:3
2 陈赟.为什么是智仁勇之德,才开启了中庸的可能性?[J] .现代哲学,2006(6):92-98. 被引量:6
3 何菁.当代工程伦理规范的道德心理分析[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1):15-19. 被引量:1
4 熊凯,段方乐.老子哲学的文化境域解读[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27(2):68-72.
5 肖平,铁怀江.工程职业自治与工程伦理规范本土化思考[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4(9):71-75. 被引量:3
6 何菁.工程伦理“应当”的道德哲学依据[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4):156-160. 被引量:2
7 陈大柔,郭慧云,丛杭青.工程伦理教育的实践转向[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28(8):32-37. 被引量:17
8 何菁.浅论工程生活的实践智慧[J] .伦理学研究,2016(2):75-81. 被引量:1
9 彭毅力.文化境域中的德育范式[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19(6):110-117. 被引量:1
10 江峰.文化视阈下的党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0(3):91-94.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