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模仿”与“再现”新读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模仿"强调主体与外在世界的吻合,它奉行一种客观主义原则;而"再现"则注重主体对外在世界的选择,它奉行一种主观主义原则。在"模仿说"那里,主体性处于一种缺席状态;而在"再现说"那里,主体性则处于一种在场状态。若将"模仿"与"再现"视为一个总体性的美学原则,其存在有合理性,也有非合理性。
作者 杨向荣
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3-128,共6页 Social Sciences in Yunnan
关键词 模仿 再现 新读
  • 引文网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 1布洛克.美学新解[M].滕守尧译耽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 2Halliwell, Stephen.The Aesthetics of Mimesis [M].Princeton: Princeton UP, 2002.
  • 3塔达基维奇.西方美学概念史[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
  • 4柏拉图.文艺对话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 5亚里士多德.诗学[M].罗念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 6康德.判断力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36.
  • 7黑格尔:美学[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 8艾布拉姆斯.镜与灯[M].郦稚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 9谢泼德.美学[M].艾彦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 10支宇.西方后结构主义文本理论与中国后现代小说批评——以陈晓明先锋小说批评为中心[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5):92-97.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8

  • 1赵毅衡.后现代派小说的判别标准[J].外国文学评论,1993(4):12-19. 被引量:33
  • 2刘源.浮华时期的艺术责任[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5,8(3):17-18. 被引量:1
  • 3薛扬.美的标准与艺术的责任[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5):133-136. 被引量:2
  • 4德里达.书写与差异[M].北京:三联书店,2001..
  • 5[4]William H.Gaas.Fiction and Figures of Life[M].Boston:Nonpareil Books,1971.
  • 6[1]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M].刘象愚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 7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 8德里达 汪堂家 译.论文字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共引文献197

同被引文献21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7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