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9期63-66,共4页
Educational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75
-
1孙文霞,沈光华.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科学方法教育[J].生物学杂志,2006,23(6):59-60. 被引量:6
-
2邢红军.论中学物理教育中的科学方法教育[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S1):134-139. 被引量:6
-
3乔际平.对学科教育学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J].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2):47-51. 被引量:8
-
4高凌飚.在物理教学中应重视科学方法的教育[J].物理教师,1992,25(4):1-4. 被引量:18
-
5白月桥.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订定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4,24(9):3-10. 被引量:35
-
6魏冰.化学教材中的"伴随含义"[J].化学教学,2004(12):4-6. 被引量:9
-
7邢红军,陈清梅.论原始物理问题的教育价值及其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5,25(1):56-61. 被引量:92
-
8胡尊华.实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意义和途径[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5(1):84-84. 被引量:12
-
9曲衍立,张梅玲.类比迁移研究综述[J].心理学动态,2000,8(2):50-55. 被引量:34
-
10孙枝莲,张军鹏.从实验教学策略看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观念[J].物理实验,2005,25(7):26-29. 被引量:4
引证文献19
-
1邢红军,陈清梅.论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5(8):33-36. 被引量:75
-
2邢红军,陈清梅.论“智力—技能—认知结构”能力理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3):41-47. 被引量:22
-
3谭淑梅.融科学方法教育于物理教学中[J].物理通报,2007,28(1):31-33. 被引量:3
-
4陆军.新课程高中化学必修教科书中的科学方法体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7):8-11. 被引量:13
-
5梅忠义,王勇.警惕物理实验教育的零功能和负功能[J].物理实验,2008,28(4):15-17. 被引量:3
-
6罗爱萍.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的减“负”增“效”——以初中化学科学方法教育为例[J].考试周刊,2011(3):181-182.
-
7张恩德.从科学方法到科学方法论——兼论我国理科课程的科学方法教育转型[J].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12,32(4):46-49. 被引量:4
-
8邢红军,陈清梅,胡扬洋.科学方法纳入《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理论问题[J].教育科学研究,2013(7):5-12. 被引量:43
-
9李倩,杨曼.高中物理教材中科学方法教育的显化研究——以人教版物理教材为例[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4(1):89-91.
-
10胡萍,罗媛.我区高中生物新课程科学方法教育探讨[J].西藏教育,2013(12):27-29.
二级引证文献175
-
1王晶莹,宋倩茹,高守宝.我国中学物理学科能力的百年建构[J].全球教育展望,2020,0(2):15-34. 被引量:11
-
2童大振.凸显“研究方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探析[J].课程教学研究,2021(4):83-88.
-
3董鑫鑫,邢红军.以科学方法显化引领物理实验教学——以“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大小”为例[J].湖南中学物理,2021(3):40-42. 被引量:1
-
4沈文炳.基于SOLO理论的物理概念的教学——以“全反射”教学为例[J].湖南中学物理,2021(2):11-15.
-
5高洁,吴晓凡,蔡亚璇,朱家昆,潘贵军.中学物理课堂中科学方法显化教育的策略探讨[J].湖南中学物理,2020(5):4-6. 被引量:1
-
6张亨库.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归纳法[J].科技信息,2008(27):224-224.
-
7马华东.浅谈类比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8,28(4):116-117. 被引量:3
-
8田晓宁.体验式四环节学习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6(S1):23-24.
-
9邢红军,陈清梅.物理能力的基本理论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4):27-32. 被引量:21
-
10李正福,刘超,李超,陈清梅.p=F/S:控制变量法还是比值定义法?[J].物理教师(高中版),2007,28(6):28-29. 被引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