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植物黄酮在抑制亚硝化反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
2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利用植物有效成分阻断亚硝胺合成是防治癌症的有效途径之一。黄酮类化合物在抑制亚硝化反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该文重点探讨黄酮类化合物抑制亚硝化反应的机制,典型植物中黄酮含量变化规律及阻断亚硝胺合成或清除亚硝酸盐的效果,以期为寻求最佳的抗癌药物提供帮助。
作者
张庆乐
吴守林
张丽青
党光耀
唐心强
机构地区
泰山医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出处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6期733-734,共2页
Herald of Medicine
关键词
黄酮
亚硝酸盐
亚硝胺
分类号
R28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5
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671
同被引文献
212
引证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167
参考文献
22
1
许钢,田迪英,李善国.
玉米不同部位提取物对亚硝化反应抑制作用的研究[J]
.郑州工程学院学报,2003,24(4):70-73.
被引量:6
2
宁正祥,张水华,高建华,莫磊,陈卉,黄庆波,蔡燕城.
一些果蔬对活性自由基和亚硝酸盐的消除作用[J]
.食品与发酵工业,1995,21(2):31-35.
被引量:63
3
谢祥茂,丁小雯,陈俊琴.
金樱子提取液对NO_2^-清除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J]
.食品科学,2001,22(1):30-33.
被引量:61
4
周才琼,陈玉山,李干红,王云仙,肖志清.
茶及茶多酚对NO_2^-清除作用的体外试验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5(1):59-61.
被引量:23
5
刘世民.
洋葱对亚硝酸盐清除作用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04,25(2):81-82.
被引量:49
6
赵军.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作用机制[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3,5(3):306-307.
被引量:29
7
汪秋安,周冰,单杨.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和提取技术研究进展[J]
.化工生产与技术,2004,11(5):29-32.
被引量:58
8
吴春,代丽君,聂芊.
原花青素对亚硝化反应的抑制作用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5,17(2):213-216.
被引量:31
9
高志强,江相兰,宋仲容.
竹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评述[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1):38-43.
被引量:23
10
张英,丁霄霖.
竹叶有效成分和抗活性氧自由基效能的研究[J]
.竹子研究汇刊,1996,15(3):17-24.
被引量:73
<
1
2
3
>
二级参考文献
165
1
张怀珠,郭玉蓉,牛黎莉,毕阳,韩舜愈,王汉宁.
荞麦粉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研究[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5,40(3):358-362.
被引量:9
2
刘辉琳,唐明林,安莲英,殷辉安.
杜仲药用有效成分提取方法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2,14(6):47-50.
被引量:21
3
邬安珍,阮嘉蓬.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J]
.分析测试学报,1993,12(1):59-62.
被引量:5
4
王俊丽,陈丕铃.
杜仲的研究与应用[J]
.中草药,1993,24(12):655-656.
被引量:20
5
高迎,陈未名,李广义,徐位坤,孟丽珊.
金樱子化学成分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1993,18(7):426-428.
被引量:14
6
马柏林,王蓝,张康健,张云霞.
杜仲胶实验室提取方法的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1994,9(4):67-69.
被引量:23
7
陈忻,刘爱文,陈纯馨,梁颖妍,洪祥乐.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对亚硝化反应的抑制作用[J]
.精细化工,2005,22(3):209-211.
被引量:20
8
向仁德,丁健辛,韩英,苏淮.
引种的巴西甘薯叶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草药,1994,25(4):179-181.
被引量:26
9
宁正祥,张水华,高建华,莫磊,陈卉,黄庆波,蔡燕城.
一些果蔬对活性自由基和亚硝酸盐的消除作用[J]
.食品与发酵工业,1995,21(2):31-35.
被引量:63
10
谭桂山,徐平声,戴智勇,唐果成.
引种巴西甘薯叶化学成分研究(Ⅰ)[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5,7(4):44-46.
被引量:24
<
1
2
3
4
5
…
17
>
共引文献
671
1
刘宏,夏慧敏,李娜,刘悦,王焕芸.
响应面法优化荞麦芽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和稳定性的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8):2870-2882.
被引量:5
2
雷海凤,侯守芳,姚俨娟,张琴,周利兵.
不同腌制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检测与质量评价[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21,47(7):14-15.
3
陆海丽,梁景文,苑婷婷.
桑枝黄酮的提取及抗氧化作用研究[J]
.轻工科技,2019,0(11):14-15.
被引量:6
4
陈乃富,韩邦兴,张莉,张凯.
金樱子总黄酮的HPLC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3):34-35.
被引量:8
5
周守标,陈乃东,胡金蓉,罗琦,王贵军,王春景.
春花胡枝子黄酮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研究及纯化前后抗氧化性变化比较[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12):2-7.
被引量:6
6
孙国金,何潮洪.
超声对竹叶黄酮浸取的影响[J]
.化工进展,2002,21(z1):9-11.
7
高晗,南海娟,杨国堂,欧行奇,孔瑾.
烹调方法对百薯1号茎尖营养成分的影响[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36(4):46-48.
被引量:1
8
杨吉勇,张静喆.
玉米须在肝胆系统疾病的应用[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3):22-24.
9
王莹.
模拟胃酸条件下紫甘薯花色苷清除亚硝酸盐的效果[J]
.食品科学,2009,30(5):109-111.
被引量:16
10
朱慧,马瑞君,吴双桃,庞淇尹.
三裂蟛蜞菊茎总黄酮含量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J]
.食品科学,2009,30(6):52-56.
被引量:12
<
1
2
3
4
5
…
68
>
同被引文献
212
1
蔡凌云,黎云祥,陈蕉.
白簕根皮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J]
.食品科学,2009,30(4):44-47.
被引量:17
2
黄俊生.
南姜表皮花青素清除亚硝酸盐及阻断亚硝胺合成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243-246.
被引量:25
3
关骏良,吴钊华,吴万征.
化橘红提取物对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收缩功能的影响[J]
.中药材,2004,27(7):515-517.
被引量:12
4
周才琼,周张章,范勇,张鹰,阳长敏.
不同茶样冲泡浸出液对NO_2^-清除作用的体外试验研究[J]
.茶叶科学,2004,24(3):201-206.
被引量:21
5
陶晨,杨小生,陈明,邓先扩,陈金秀.
乌蕨挥发油成分分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简报)[J]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3,16(4):251-251.
被引量:5
6
陈纯馨,陈忻,刘爱文,郑健英.
榴莲壳提取液抗亚硝化反应的研究[J]
.食品科技,2005,30(2):89-91.
被引量:13
7
崔兆杰,罗伟丽,李斌,许青.
天然野生和种植药用蔓荆子化学成分研究──Ⅰ.天然野生和种植药用蔓荆子挥发油成分定性研究[J]
.药物分析杂志,1994,14(3):27-29.
被引量:6
8
王秀芹,李教社,杨孝江,邬国栋,杨银京.
草豆蔻中山姜素和小豆蔻明提取工艺的优选[J]
.中药材,2005,28(4):338-339.
被引量:4
9
吴春,代丽君,聂芊.
原花青素对亚硝化反应的抑制作用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5,17(2):213-216.
被引量:31
10
吴春,张立惠,孔琪,朱双鹏.
杜仲提取物对亚硝化反应的抑制作用[J]
.化学与粘合,2005,27(3):183-185.
被引量:20
<
1
2
3
4
5
…
22
>
引证文献
23
1
吴晓宁,余陈欢,徐静红.
乌蕨总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
.医药导报,2010,29(3):292-294.
被引量:25
2
吴佳,解成喜.
石榴皮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抑制亚硝化反应[J]
.食品科学,2011,32(2):111-114.
被引量:24
3
李志英,程丽丽.
β-环糊精介质中提取的黄芪多糖对亚硝酸根的清除作用[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1,37(2):70-72.
被引量:7
4
吴珍,陈永顺,王启斌.
草豆蔻总黄酮抗氧化活性研究[J]
.医药导报,2011,30(11):1406-1409.
被引量:14
5
段志芳,付莉,赵则海.
化橘红黄酮类化合物抑制亚硝化反应活性研究[J]
.植物研究,2012,32(2):253-256.
被引量:2
6
王晓波,黄叠玲,刘冬英,邹志辉.
鸡骨草总黄酮清除自由基及抑制亚硝化作用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4):942-944.
被引量:25
7
江慧华,陈培珍,穆寄林,刘俊劭,马森,刘瑞来.
桂花黄酮的提取及体外清除亚硝酸盐的研究[J]
.德州学院学报,2012,28(6):41-44.
被引量:2
8
马森.
竹叶黄酮和竹叶多糖清除亚硝酸盐的作用[J]
.武夷学院学报,2012,31(5):31-34.
被引量:2
9
张成,兰阳,袁麒,朱科谕,叶慧颖,王应江,李远弛,颜亨梅.
簕菜茶提取液对亚硝化反应清除和阻断作用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1):53-56.
被引量:5
10
张军要,尹丽,于海英.
银杏外种皮抗氧化能力与亚硝化抑制作用研究[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4):63-65.
被引量:2
<
1
2
3
>
二级引证文献
167
1
陈亮,李国昌,张彩萍,鞠艳,梁惠,杜开成,汪雨濛,孟大利.
毛相思子中黄酮及酚酸类成分的研究[J]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24,34(3):188-194.
2
吕静萱,陈致远,韩旭.
基于态靶辨证探析参黄冲剂治疗老年性痴呆[J]
.光明中医,2024,39(10):2094-2097.
3
罗光宏,陈天仁,祖廷勋,杨生辉,张汉燚.
苦荞生物类黄酮及其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2005,26(9):542-545.
被引量:26
4
董新纯,王彦文,孟庆伟.
草甘膦胁迫下桑树叶片伤害与叶片内类黄酮的关系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29(1):20-23.
被引量:3
5
董新纯,赵世杰,张元湖,郭珊珊,孟庆伟.
类黄酮在草甘膦诱导的苦荞膜脂过氧化中的作用[J]
.植物保护学报,2006,33(4):412-416.
被引量:5
6
侯建霞,汪云,程宏英,龚立冬,曹玉华.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测定荞麦中表儿茶素、芦丁、槲皮素的含量[J]
.食品科技,2007,32(2):241-244.
被引量:6
7
张庆乐,王浩,李静,张文平,党光耀.
黄酮类化合物在阻断亚硝胺合成中的应用[J]
.食品科技,2008,33(8):165-167.
被引量:19
8
李为喜,朱志华,李国营,刘方,李燕,刘三才.
AlCl_3分光光度法测定荞麦种质资源中黄酮的研究[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8,9(4):502-505.
被引量:31
9
张庆乐,吴守林,张丽青,党光耀,唐心强.
植物黄酮在抑制亚硝化反应中的应用[J]
.医药导报,2009,28(6):733-734.
被引量:23
10
张强,李艳琴.
苦荞功能成分及其开发利用[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4):85-89.
被引量:27
<
1
2
3
4
5
…
17
>
1
徐小飞,陈康,徐兴,汪金玉.
橘核及其炮制品清除亚硝酸盐及阻断亚硝胺合成的研究[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2,26(2):39-42.
被引量:5
2
张虹,许钢,袁建耀.
刘寄奴提取液对亚硝化反应的抑制作用[J]
.郑州粮食学院学报,2000,21(1):50-53.
被引量:41
3
郝慧琴.
营养师眼中的排毒与解毒[J]
.健康向导,2011,17(4):44-46.
被引量:1
4
翟日洪,吴开国,磨传真.
茶叶防癌抗癌机理研究进展[J]
.中国公共卫生,1991,7(5):215-217.
被引量:2
5
陈达畅,陈莉丽,许国权.
药食植物鱼腥草对亚硝化反应抑制作用的研究[J]
.保鲜与加工,2011,11(6):40-43.
6
郭春燕,高婷,赵二劳.
五种中草药对亚硝化反应的抑制作用[J]
.中药材,2008,31(10):1552-1554.
被引量:7
7
车环宇,刘畅,孙仁爽.
老鹳草鞣质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34(10):37-38.
被引量:1
8
刘可心,兰永强,杨娜,陈子燕,张卫.
木蝴蝶总黄酮的提取及体外清除亚硝酸盐及阻断亚硝胺合成的研究[J]
.西北药学杂志,2015,30(6):669-674.
被引量:5
9
芶琳,王春薇,倪苏,钟宣伯.
毛豹皮樟叶水提物的活性成分及其清除亚硝酸钠和阻断亚硝胺合成的作用[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6,25(1):102-104.
被引量:1
10
许钢,张虹,庞洁.
竹叶提取物对亚硝化反应的抑制[J]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2000,19(6):583-586.
被引量:28
<
1
2
>
医药导报
200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佘锐萍
洪伟彬
刘利强
崔成都
宋慧月
杜娟
艾志琼
徐振娜
张险朋
相关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
石河子大学
东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南京农业大学
相关主题
屠宰猪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耶尔森氏菌
屠宰
结肠炎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