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公民爱国主义教育的正强化和负强化初探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认为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它包括了这样三种态度:对祖国的成就和文化感到自豪;强烈希望保留祖国的特色和文化基础;对祖国其他同胞的认同感。爱国主义教育是指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是管理学中激励的基本理论,其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两个方面。本文主要是探讨强化理论中的正强化和负强化谁更有利于加强我国公民的爱国主义教育。
作者
王静
梁述清
机构地区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出处
《科教文汇》
2009年第21期50-51,共2页
Journal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关键词
正强化
负强化
爱国主义
教育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一峰.
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1-1.
被引量:3
2
安平,任旭红,杨奇志.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J]
.中国建设教育,2006,0(2):32-34.
被引量:4
3
斯金纳,贾生.教学机器[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63(12).
二级参考文献
3
1
葛晨虹.
守望中华民族精神家园[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4(11):12-13.
被引量:5
2
蔡永生.
中华民族精神的辩证特征[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4(11):14-15.
被引量:1
3
蔡克勇.
大学校园文化与创造性培养[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2):11-14.
被引量:52
共引文献
5
1
陈小花.
在教学与活动中培养中职学生爱国热情策略探讨[J]
.山西青年,2019,0(22):171-171.
2
刘玉芳,汪强.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体系的构建探讨[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227-229.
被引量:1
3
彭元辉.
浅谈高职校园网络环境下的爱国主义教育[J]
.科技信息,2010(12).
被引量:1
4
文进荣.
试论全球化时代我国高职院校的爱国主义教育[J]
.成人教育,2012,32(4):102-103.
被引量:1
5
沈德艳,李进,程斌.
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机制[J]
.中州大学学报,2016,33(6):105-107.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李子祥.
论爱国主义[J]
.湘潮(理论版),2014(8):47-47.
1
杨琴.
别对“强化”讳莫如深——关于英语词汇教学的思考[J]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14(12):50-50.
2
张全民.
浅析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29(1):29-30.
被引量:9
3
正强化和负强化[J]
.为了孩子(2-7岁)(下),2013(12):23-23.
4
李俊杰.
从心理学角度谈幼儿教育中的两个“误区”[J]
.平顶山学院学报,1999,16(S1):25-26.
5
柳娟.
怎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强化理论[J]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3(6):10-12.
被引量:1
6
魏应斌,雷芳.
正强化在作文评价中的运用[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18(8):37-38.
7
王晓红.
强化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
.社科纵横,2000,15(4):49-50.
被引量:12
8
牟世刚,冯启霞.
浅谈批评教育的艺术[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24(6):162-163.
9
何清.
试论如何运用斯金纳强化理论提高小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J]
.科教文汇,2014(14):165-165.
被引量:1
10
马明辉.
浅谈品德教学中的有效激励[J]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08(2):115-115.
<
1
2
>
科教文汇
2009年 第2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王征
岳公正
陈振明
蒋满元
倪星
张启强
杨龙
董春宇
方福前
相关机构
厦门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大学
武汉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相关主题
公共选择
城市社区治理
委托代理关系
自治
代理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