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乌龙茶空调做青环境的设计与控制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凡茶之候视天时,最喜晴天北风吹”。“北风天气”是指低温低湿适宜乌龙茶做青的气候环境。观察表明,在乌龙茶春夏暑秋四个茶季中,适宜乌龙茶加工的自然气候和理想的“北风天”并不多。因此气候条件成为制约乌龙茶加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传统的乌龙茶加工,由于控制手段落后,随意性大,且难于预测和控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空调新技术的应用,使人工控制做青环境成为可能。
作者
杨振福
张木树
机构地区
福建省农科院茶叶所安溪分所
安溪县茶叶研究所
安溪县茶业总公司
出处
《茶叶科学技术》
2009年第2期23-25,17,共4页
Te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做青环境
控制手段
乌龙茶
空调
设计
加工质量
科学技术
气候环境
分类号
TS272.4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24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58
参考文献
2
1
黄毅彪,金心怡,张艳丽,赵爱凤,陈志丹.
闽台乌龙茶加工技术装备发展现状与合作展望[J]
.福建茶叶,2008,31(3):7-8.
被引量:1
2
王秀萍,金心怡,陈常颂,朱旗.
不同气流条件下做青过程青叶的呼吸作用[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4(1):80-83.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杨江帆.
论建立海峡西岸茶叶特色区域[J]
.福建茶叶,2005,28(1):31-32.
被引量:4
2
管曦.
闽台茶产业合作前景展望[J]
.茶叶科学技术,2005(3):4-6.
被引量:8
3
金心怡,孙云,孙威江,郭玉琼,卢秋华.
清香型乌龙茶生产加工新技术专题(一) 清香型乌龙茶品质特征与发展现状[J]
.中国茶叶,2007,29(1):12-13.
被引量:30
4
盛骤,谢式千.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5
王镇民.
主要气候因子对乌龙茶做青品质影响的研究[J]
.茶叶科学技术,1990,0(1):14-18.
被引量:8
6
王秀萍,金心怡.
乌龙茶做青环境调控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思路[J]
.福建茶叶,2001,24(1):3-5.
被引量:21
7
金心怡,郭雅玲,王秀萍,康明寿,郭进元.
做青间气流因子对做青环境的影响[J]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1,30(3):362-367.
被引量:18
8
高峰.
闽台茶叶源远流长[J]
.中国茶叶,2001,23(6):36-37.
被引量:5
9
刘新,卢振辉,等.
台湾茶业的变革[J]
.茶报,2002(4):9-10.
被引量:1
10
张方舟,张应根,陈林.
闽南乌龙茶的制法[J]
.中国茶叶,2003,25(2):21-22.
被引量:15
<
1
2
>
共引文献
8
1
郭雅玲,赖凌凌.
闽南乌龙茶加工工艺研究进展[J]
.热带作物学报,2012,33(6):1142-1147.
被引量:16
2
郝志龙,陈济斌,金心怡,林清矫,黄毅彪.
乌龙茶振动做青设备研制与做青环境调控性能试验[J]
.农业工程学报,2013,29(10):269-277.
被引量:16
3
吴成建,何孝延,孙威江.
福建省茶叶初制加工技术及设备研究新进展[J]
.中国茶叶加工,2013(1):15-19.
被引量:2
4
吴颖,戴永峰,张凌云.
做青工艺对乌龙茶品质影响研究进展[J]
.广东茶业,2013(5):8-11.
被引量:9
5
温立香,郭雅玲,黄寿辉.
乌龙茶做青技术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4):215-217.
被引量:9
6
郝志龙,林宏政,金心怡,江丽萍,黄毅彪,陈寿松.
乌龙茶振动做青气流和摊叶厚度对青叶做青物理特性的影响[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6(2):147-153.
被引量:7
7
赵锦花.
乌龙茶晚青做青工艺探讨[J]
.福建茶叶,2021,43(4):13-15.
被引量:1
8
周子维,魏莹莹,吴晴阳,范丽君,饶泓婷,陈援援,吴灵贞,戴彬彬,蔡烈伟,郑世仲,王芳,孙云.
气流因子差异化做青工艺对乌龙茶香气品质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22,38(21):240-248.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24
1
陈继伟,何昆萍.
针形名优红茶机械加工技术[J]
.贵州茶叶,2010,38(2):57-58.
被引量:4
2
张方舟.
做青环境与毛蟹乌龙茶品质的关系[J]
.中国茶叶,2004,26(4):12-13.
被引量:3
3
陈林,张方舟.
乌龙茶做青可控技术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2004,27(3):16-18.
被引量:8
4
苏益平,金心怡,林大同,林建.
智能技术在乌龙茶做青中应用探讨[J]
.福建茶叶,2004,27(3):41-42.
被引量:4
5
袁弟顺,林丽明,金心怡,孙云.
冰冻对工夫红茶发酵及水浸出物泡出速率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0(5):437-439.
被引量:22
6
刘文英.
微机控制乌龙茶做青环境系统的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1989,5(1):22-28.
被引量:12
7
郭聪.
乌龙茶等时等转做青技术的探讨[J]
.茶叶科学简报,1994(2):27-28.
被引量:5
8
周继荣,陈玉琼,余志,孙娅,张卫萍,倪德江.
鹿苑茶机械化加工技术研究[J]
.茶叶科学,2005,25(2):141-145.
被引量:9
9
孙云,金心怡,苏益平,杨伟丽,陈水吉.
乌龙茶不同温度冷做青工艺试验及机理探讨[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4(3):309-312.
被引量:26
10
陈常颂,王秀萍.
浅谈制茶车间空气质量的调控方法[J]
.茶叶科学技术,2005(3):27-27.
被引量:1
<
1
2
3
4
5
…
13
>
引证文献
5
1
温立香,郭雅玲,黄寿辉.
乌龙茶做青技术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4):215-217.
被引量:9
2
江用文,袁海波,滑金杰.
中国茶叶加工40年[J]
.中国茶叶,2019,41(8):1-5.
被引量:20
3
邓慧莉,李鑫磊,毛贻帆,柳镇章,倪子鑫,郑玉成,孙云.
不同做青温度对乌龙茶滋味与香气品质的影响[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1,12(14):5766-5771.
被引量:25
4
陈倩莲,王芳,陈百文,魏子淳,谭艳娉,孙志琳,庄加耘,郝志龙.
环境湿度对大红袍做青品质的影响[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2,13(2):593-598.
被引量:4
5
魏子淳,庄加耘,孙志琳,林冬纯,毕婉君,谭艳娉,林宏政,俞晓敏,孙云,蔡小勇,郝志龙.
不同摊叶厚度晾青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2023,44(7):97-106.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58
1
谢运海,郑德勇,叶乃兴,金珊,曾璞玉.
漳平水仙茶加工过程中香气前体含量的变化[J]
.茶叶科学,2016,36(1):11-17.
被引量:13
2
姚雪倩,岳川,杨国一,陈丹,张冬桃,陈桂信,叶乃兴.
茶树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基因CsGGDPS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
.茶叶科学,2017,37(1):86-96.
被引量:11
3
王鹏杰,陈丹,俞滢,林浥,曹红利,杨国一,陈笛,叶乃兴.
茶树单萜合成酶CsTPS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
.西北植物学报,2017,37(8):1465-1473.
被引量:17
4
陈荣冰.
绿茶加工工艺及其品质形成机理[J]
.茶道,2020,0(5):89-90.
被引量:1
5
吴晓新,王晓霞,张玉叶,陈志丹.
安溪铁观音现代与传统加工工艺差异的分析探讨[J]
.中国茶叶加工,2020(2):22-25.
被引量:4
6
石玉涛,陈金磊,肖秀丹,陈绪敏,倪德江,余志.
加工工艺对香茶儿茶素组分含量的影响[J]
.食品科技,2020,45(5):70-76.
被引量:7
7
刘学艳,何鲁南,吕才有.
普洱茶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展望[J]
.中国茶叶,2020,42(9):1-7.
被引量:15
8
钟福亚,王凤忠.
茶叶精深加工产业链思考[J]
.茶叶,2020,46(3):156-159.
被引量:7
9
谭一婷,白伟涛,许亚琪,王佳星,纪薇,杨忠义.
宁武毛健茶现代机械化制作工艺研究[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20,26(10):23-26.
10
邓仕彬,林国荣,周凤超.
制茶工艺对白茶品质影响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2021,42(2):333-337.
被引量:15
<
1
2
3
4
5
6
>
1
林文土.
清香型安溪铁观音特殊品质形成的加工工艺[J]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5):194-195.
被引量:7
2
张耀良,王依明,吴雪源,陆爽,杨主鹤.
稻田蜘蛛的种群动态及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J]
.上海农业科技,2008(3):116-117.
3
郭玉琼,詹梓金.
白芽奇兰茶不同环境做青过程香气形成研究[J]
.福建茶叶,2000,23(2):17-19.
被引量:5
4
刘文英.
微机控制乌龙茶做青环境系统的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1989,5(1):22-28.
被引量:12
5
游小妹,钟秋生,陈常颂.
‘丹桂’乌龙茶不同做青环境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1):70-73.
被引量:14
6
张方舟,陈荣冰,李元钦,江福英.
不同湿度做青环境对乌龙茶香气的影响[J]
.福建农业学报,1999,14(4):34-37.
被引量:44
7
陈新民.
小麦良种生产的技术环节[J]
.中国种业,2006(8):42-43.
8
王红霞,阎河.
大棚芹菜遇灾害性天气怎么办[J]
.农村百事通,2003(17):33-33.
9
贾士龙.
麦田化学除草技术[J]
.新农村,2011(11):21-22.
10
飞避——呋虫胺[J]
.江苏农村经济(品牌农资),2014(1):36-36.
<
1
2
>
茶叶科学技术
200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许峰
徐雁
周一贯
国惠龙
於可训
曾俊华
李义然
李琴
王宇波
相关机构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
陕西师范大学
相关主题
文字记录
大都会
语言符号
言语
话语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