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培养高师学生教育研究能力的途径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高师学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呼唤,是形成教师终身学习品质的需要。可以通过营造学校教育科研氛围、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撰写学科课程论文或毕业论文、参加教育实践、建立激励机制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
作者
许云凤
机构地区
临沂师范学院物理系
出处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2-143,共2页
Education Exploration
关键词
高师学生
教育研究能力
培养途径
分类号
G64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2
1
吴志功,罗晓路,董艳,梁家峰.
21世纪师范生核心素质教育目标调查报告[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13(4):71-76.
被引量:14
2
阎立钦,曾天山,刘芳,马晓强.
推进我国义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J]
.教育研究,2001,22(4):7-13.
被引量:19
二级参考文献
8
1
吴志功.
高师院校素质教育论析[J]
.北京高等教育,1999(Z1):37-39.
被引量:1
2
辛涛,申继亮,林崇德.
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结构:一个验证性的研究[J]
.心理学报,1998,30(3):281-288.
被引量:42
3
吴志功.
高师大学生素质教育目标设计[J]
.教师教育研究,1998,13(6):26-31.
被引量:11
4
俞国良,罗晓路.
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72-79.
被引量:304
5
韩清林.
“普九” 工作的主要进展和面临的问题——关于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形势与对策的研究报告[J]
.教育发展研究,2000,20(9):30-36.
被引量:12
6
陈德珍.
对2000年后我国义务教育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
.教育发展研究,2000,20(10):5-10.
被引量:4
7
辛自强,林崇德,俞国良.
教师互动问卷中文版的初步修订及应用[J]
.心理科学,2000,23(4):404-407.
被引量:26
8
俞国良,辛自强.
教师信念及其对教师培养的意义[J]
.教育研究,2000,21(5):16-20.
被引量:209
共引文献
31
1
李玲霞.
农村基础教育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8(S1):9-12.
被引量:1
2
赵宏杰.
我国西部地区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0(3):13-15.
被引量:1
3
刘有明.
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3,17(1).
4
肖第郁,王佑萌.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问题与对策[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5):67-70.
被引量:18
5
刘洪胜.
以教师专业化为取向落实教师职前教育[J]
.绥化学院学报,2005,25(2):123-124.
被引量:1
6
周云峰.
制约农村普及义务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24(6):24-25.
被引量:2
7
刘景荣.
优化高师历史系学生教育科研能力的途径[J]
.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6(4):55-56.
8
龚丽娟.
关于完善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探讨[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1):65-68.
9
彭秀钦,刘雪飘.
孕早期终止妊娠的未婚女青年生殖健康知识调查分析[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6,14(9):566-567.
被引量:2
10
王芳,谭顶良.
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实证研究及其对教师培训的启示[J]
.当代教育科学,2006(17):36-38.
被引量:6
<
1
2
3
4
>
同被引文献
14
1
李萃茂.
论教师专业化发展与高师院校教学改革[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11):122-123.
被引量:4
2
姚利民.
论有效教学的发展性[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5(07S):15-18.
被引量:5
3
姚利民,綦珊珊.
论大学教学的学术性[J]
.高等理科教育,2005(6):55-58.
被引量:45
4
金江熙.
对教师教育研究及能力建构的思考[J]
.教育科学,2006,22(2):62-64.
被引量:4
5
李正福,邢红军,李春密.
高师物理师范生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1):26-30.
被引量:2
6
孙方晓.
谈师范生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J]
.教育与职业,2011(24):81-82.
被引量:10
7
柳海民,谢桂新.
质量工程框架下的卓越教师培养与课程设计[J]
.课程.教材.教法,2011,31(11):96-101.
被引量:105
8
王志广.
谈卓越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13,33(11):28-31.
被引量:57
9
毕景刚,韩颖.
“卓越教师”计划的背景、内涵及实施策略[J]
.教育探索,2013(12):108-110.
被引量:69
10
徐艳伟.
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要素构成初探[J]
.文教资料,2015(20):147-148.
被引量:2
<
1
2
>
引证文献
3
1
古伟霞.
卓越教师培养的现实困境与改进策略[J]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7,17(1):49-52.
被引量:3
2
彭万英,侯俊行.
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教学研究能力的调查——以S大学为例[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5(5):92-98.
3
李立亚.
基于普通院校“大学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6B):76-77.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唐之斌.
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卓越小学教师职前识别[J]
.现代教育科学,2018(7):60-65.
被引量:1
2
左崇良.
质量保障视域中卓越教师培养的理论与实践[J]
.中学物理,2020,38(13):16-20.
3
李子建,蒲永明,梁霞.
教师“职业高原期”的成因与迈向卓越教师的策略[J]
.当代教育与文化,2021,13(1):1-10.
被引量:8
1
林群,代礼尧.
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现状分析及策略[J]
.教育科学论坛(下半月刊),2007(1):57-59.
被引量:1
2
李春生.
日本国立大学进行明治维新以来的首次合并[J]
.世界教育信息,2003,16(1):12-12.
被引量:1
3
长沙师范学院专业介绍(二十九)[J]
.特立学刊,2013(4).
4
刘朋.
中小学教师岗位自塑初探[J]
.河南教育(基教版)(上),2001,0(8):16-16.
5
江新华,吕良珊.
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主客观条件分析[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9):29-31.
被引量:4
6
魏冰.
如何进行教育研究[J]
.化学教学,2005(1):4-6.
被引量:1
7
刘世瑞,李海容.
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现状调查及分析[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152-153.
8
刘忠华.
中学语文教师继续教育刍议[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4(1):55-56.
被引量:1
9
米久奇.
小学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J]
.湖南教育(上旬)(A),1995,0(11):18-19.
被引量:1
10
于士忠.
提高教师研究能力的几个途径[J]
.素质教育大参考,2012(12):29-30.
<
1
2
>
教育探索
2009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汪洋
何祥林
刘达
卢凤琪
黄家礼
胡敏
佟延成
汪同三
冯微微
相关机构
国务院
中共中央组织部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南昌大学
相关主题
角认识
自觉性
治国理政
坚定
党中央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