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的中国语境与当代使命“国家与社会”的视角
被引量:2
出处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0-825,共16页
Peking University Law Journal
参考文献19
-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13条,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
2强世功."知识产权与国家经济战略",104-114.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
-
4王绍光、胡鞍钢.《国家能力报告》,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
5吕世伦,薄振峰.社会、国家与法——从法的视角思考国家回归社会问题[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10(3):77-89. 被引量:8
-
6黄宗智.“中国的‘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国家与社会问的第三领域”,程农译,载邓正来、(美)杰弗里·亚历山大主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增订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页406-426.
-
7(英)王斯福.“农民抑或公民?”,载王铭铭、王斯福主编.《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页1-19.
-
8苏力."面对中国的法学",载苏力.《道路通向城市:转型中国的法治》,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页289-308.
-
9冯玉军.《"历史"的幻象与超越》,载"中国法理网"http://www.jus.cn/ShowArticle.asp?ArticleOD=8,最后访问日期:2009年6月16日.
-
10蔡爱眉.“起火的世界”,载《重构我们的世界图景》(《读书》精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页3-15.
共引文献38
-
1王晓燕.奥尔巴赫的“欧洲”意识及《摹仿论》的局限性[J].跨文化研究,2023(1):1-10.
-
2王军.治理视野下的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法治化研究[J].行政与法,2008(9):31-33. 被引量:4
-
3强世功.迈向立法者的法理学——法律移植背景下对当代法理学的反思[J].中国社会科学,2005(1):109-122. 被引量:119
-
4朱景文,叶传星.2004年法理学学术研究回顾[J].法学家,2005(1):21-25.
-
5刘锐.《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评析[J].比较法研究,2005,19(6):130-135. 被引量:8
-
6袁慧.再论国际经济法的独立法律部门地位——对广义国际经济法学说的思考与辩护[J].怀化学院学报,2006,25(3):40-42.
-
7吴文娟.社会制约权力的理论与现实思考[J].海峡科学,2009(5):16-18.
-
8胡克森.“百家争鸣”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之比较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83-95. 被引量:1
-
9陈景辉.法律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批判[J].政法论坛,2013,31(1):46-60. 被引量:57
-
10吕群蓉,蔡川子.论医疗责任保险保费的承担主体[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7(3):68-73.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35
-
1张乃根.论西方法的精神——一个比较法的初步研究[J].比较法研究,1996,10(1):1-28. 被引量:32
-
2贺卫方.比较法律文化的方法论问题[J].中外法学,1992,4(1):30-35. 被引量:8
-
3吴德星.论宪政的实质内容与形式意义[J].天津社会科学,1997(1):46-50. 被引量:24
-
4高全喜.法制变革及“中国经验”[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2):73-86. 被引量:5
-
5冯玉军.法律与全球化一般理论述评[J].中国法学,2002(4):179-182. 被引量:32
-
6穆光宗.中国人口转变的风险前瞻[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6(6):25-33. 被引量:51
-
7邓正来,景跃进.《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转载于邓正来.《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7页.
-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Z].,1986年,1988年..
-
9邓正来.《国家与社会--回顾中国市民社会研究》,载张静主编.《国家与社会》,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74页.
-
10叶青.《关于政治党派》,《扫荡报》1938年1月22日.
二级引证文献14
-
1吴怀友,李冰.2015年毛泽东研究的热点问题与最新进展[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8):76-85.
-
2王学辉,王留一.论中国行政法治建设过渡期[J].理论与改革,2016(6):129-135. 被引量:6
-
3马金芳.我国社会组织立法的困境与出路[J].法商研究,2016,33(6):3-12. 被引量:24
-
4秦文.法治的中国特色及形成基础[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11):37-42. 被引量:2
-
5于飞.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政府[J].北方经贸,2016(12):66-67. 被引量:1
-
6蔡滟.法治市场建设策略研究——以苏州市为例[J].中国市场,2017(14):201-204.
-
7郑方辉,邱佛梅.比较视角的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评价实证研究——以2017年广东省为例[J].法治社会,2018(3):1-13. 被引量:3
-
8刘焓.中国社科法学的合理性基础与挑战[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8(1):65-71.
-
9杜宴林,彭军.当代中国法治实践变迁与法理学研究转型升级——以“中国的”法理学如何可能为视角[J].社会科学研究,2020,0(3):80-96. 被引量:2
-
10曹培浩,黄明儒.论法律传播视野下的普法活动及其优化路径[J].海南开放大学学报,2022,23(1):47-55. 被引量:3
-
1吕敏.浅论新形势下监所检察监督的实效提升[J].决策与信息,2015(30):145-146.
-
2李鄂贤.论罪刑法定原则的当代使命[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16(4):69-72.
-
3石来宗.论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使命──关于依靠工人阶级问题的若干思考[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7,0(3):10-18.
-
4刘昀献.“中国梦”与中国共产党的当代使命[J].决策与信息,2013(1):13-15. 被引量:12
-
5刘昀献.“中国梦”与中国共产党的当代使命[J].决策与信息,2014(31):74-76.
-
6刘昀献.“中国梦”与中国共产党的当代使命[J].理论参考,2013(3):13-15.
-
7关艳红.我与和谐社会[J].中国公证,2009(1):18-19.
-
8詹爱萍,郭锐.公证与和谐社会[J].中国公证,2005(10):29-31.
-
9熊赖虎.法治中国的当代使命——第八届“全国法学理论博士生论坛”综述[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3(1):343-348.
-
10李云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四个全面”战略思想[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6):4-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