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运用“新三论”的系统方法 促进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的深入发展
被引量:
9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在分析"新三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和"超循环理论")的基本内容及系统方法特征的基础上,就"老三论"对教学设计理论形成与发展的支持、如何运用"新三论"促进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的深入发展,以及当前学术界在运用"新三论"建构新一代教学设计理论过程中所存在的误区等三方面的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作者
何克抗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出处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8,共12页
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关键词
教学设计
混沌教学设计
系统方法特征
新三论
耗散结构
协同学
超循环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8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403
同被引文献
847
引证文献
96
二级引证文献
679
参考文献
14
1
朱式庆.
以耗散结构理论分析教育技术学的开放性[J]
.电化教育研究,2004,25(3):27-29.
被引量:12
2
叶海智,张旭华,宋新鹏.
信息对称环境下教师知识体系的耗散结构特征[J]
.电化教育研究,2005,26(2):6-8.
被引量:10
3
R.A.瑞泽.J.V.邓普西主编.王为杰等译.教学设计和技术的趋势与问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7-85.
4
何克抗.
从信息时代的教育与培训看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上)[J]
.中国电化教育,1998(10):9-12.
被引量:70
5
何克抗.
从信息时代的教育与培训看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中)[J]
.中国电化教育,1998(11):9-16.
被引量:26
6
冯锐,李晓华.
教学设计新发展:面向复杂学习的整体性教学设计——荷兰开放大学Jeroen J.G.van Merrienboer教授访谈[J]
.中国电化教育,2009(2):1-4.
被引量:69
7
Don Tapscott,Anthony D.Williams著,何帆,林季红译.维基经济学--大规模协作如何改变一切[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78-18.
8
余胜泉,程罡,董京峰.
e-Learning新解:网络教学范式的转换[J]
.远程教育杂志,2009,27(3):3-15.
被引量:139
9
郑起运.
云计算及其对我国教育教学的启示——以Salesforce云服务为例[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9,23(5):425-428.
被引量:16
10
黄娟.
混沌理论对传统教学设计的冲击和启示[J]
.电化教育研究,2005,26(5):14-17.
被引量:31
二级参考文献
48
1
高文.
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J]
.全球教育展望,1999,29(1):35-39.
被引量:356
2
高文.
建构主义学习的评价[J]
.全球教育展望,1998,28(2):24-29.
被引量:71
3
朱云东,钟玉琢.
混沌基本理论与教学设计发展的新方向[J]
.电化教育研究,1999,20(5):13-18.
被引量:43
4
何克抗.
从信息时代的教育与培训看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中)[J]
.中国电化教育,1998(11):9-16.
被引量:26
5
何克抗.
从信息时代的教育与培训看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下)[J]
.中国电化教育,1998(12):9-13.
被引量:12
6
周国梅,傅小兰.
分布式认知——一种新的认知观点[J]
.心理科学进展,2002,10(2):147-153.
被引量:182
7
余胜泉,毛芳.
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J]
.电化教育研究,2005,26(10):18-23.
被引量:382
8
余胜泉,陈莉.
构建和谐“信息生态” 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J]
.中国远程教育,2006(05S):19-24.
被引量:120
9
王生进.
高临场感空间的实现——从虚拟现实走向复合现实[J]
.中国教育网络,2007(3):28-30.
被引量:2
10
张建伟.试论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中国远程教育,2000,.
共引文献
403
1
袁鑫.
跨境电商行业学院外语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基于复杂学习的视角[J]
.现代英语,2020(17):121-123.
被引量:2
2
薛二勇,傅王倩,李健.
后疫情时代我国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挑战、新对策[J]
.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20(1):16-29.
被引量:6
3
沈小华.
基于UMU互动平台的线上教学案例分享——以“简单的磁现象”为例[J]
.湖南中学物理,2021(10):40-42.
4
马娟,马蓉.
在线教育与教育公平的关系演变研究[J]
.当代教研论丛,2022,8(11):1-4.
5
张志英.
对我国当前的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思考[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S1):72-75.
被引量:4
6
陈远祥.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否适合外语教学?[J]
.外语界,2001(3):19-22.
被引量:98
7
陈艳芳,韩英.
高职英语多媒体教学应用的探讨[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158-160.
8
曹文江.
地理新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理论研究[J]
.宿州学院学报,2006,21(2):124-127.
被引量:1
9
李正光.
浅谈直播课堂的教学设计[J]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53-55.
被引量:2
10
范丽,刘士远,于红.
E-learning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J]
.南方医学教育,2012(4):25-26.
同被引文献
847
1
姜璐,王德胜.
熵、信息、有序和对称性[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1,7(5):21-26.
被引量:7
2
余善云.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设计[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3,15(3):31-34.
被引量:2
3
许书明.
协同学与语文课堂教学整体优化[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4):25-30.
被引量:6
4
孔宪遂.
试论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的启示[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3(S1):128-133.
被引量:92
5
邱婧玲,吴秀君.
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综述[J]
.河西学院学报,2008,24(5):100-104.
被引量:15
6
何克抗,余胜泉,吴娟,马宁,赵兴龙,袁磊,齐媛.
运用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大幅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09,30(2):5-18.
被引量:58
7
张超,祝智庭.
在线学习者异步交互的拓扑结构研究——一种基于复杂网络模型的分析[J]
.电化教育研究,2009,30(2):59-63.
被引量:8
8
吴宁宁.
David Merrill的教学设计分代理论和教学交易理论述评[J]
.电化教育研究,2009,30(2):30-33.
被引量:4
9
任高茹.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探微[J]
.现代教育论丛,2008(3):88-91.
被引量:4
10
杨南昌,Sharon Smaldino.
论远程教学设计的基本问题[J]
.远程教育杂志,2002,20(6):18-20.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96
1
李西刚.
将互动技术引入远程教学 提高远程互动课堂教学效率[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4):55-57.
被引量:3
2
何克抗.
关于发展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深层思考(下)[J]
.电化教育研究,2010,31(6):39-54.
被引量:40
3
田静.
远程教育中交互影响距离理论的扩展应用与启示[J]
.中国电化教育,2010(9):47-51.
被引量:12
4
刘娟.
Blackboard平台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以高级综合俄语教学为例[J]
.中国俄语教学,2010,29(4):62-65.
被引量:1
5
刘菊,钟绍春,解月光.
教育研究中的系统科学进展与应用[J]
.远程教育杂志,2011,29(1):26-32.
被引量:11
6
何克抗.
关于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自主创新[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1):12-20.
被引量:17
7
王立,陈潮填.
运用系统科学构建体育运动学校网络学习支持系统探讨[J]
.信息系统工程,2011,24(2):21-24.
8
谢幼如,王淑芳,董继燕.
教学设计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J]
.电化教育研究,2011,32(2):16-19.
被引量:36
9
邢晓洁,傅钢善.
基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论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取向[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25(2):125-129.
10
沈懿卓,李婧.
自组织理论视角下的网络教学设计探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2):60-6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79
1
闫广芬,石慧,杨院.
跨学科研究与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语境、回归、变革[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9):11-17.
被引量:1
2
郭小婷.
从会计本科教育的表层探究会计教学改革[J]
.现代交际,2020(22):150-152.
3
吴江,易梦馨,马芸芸.
交互距离视角下的同步在线课堂学生满意度影响机制研究[J]
.知识管理论坛,2021(5):239-251.
被引量:1
4
伊萌萌,花拉.
大学英语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43(S02):127-130.
被引量:18
5
任翔,张向阳,陈孝柱.
就业市场人职匹配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J]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24,37(3):19-22.
6
王妍.
大学英语微课与翻转课堂结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
.试题与研究,2020(34):110-111.
被引量:2
7
尧军平.
传热学教学过程中的自组织理论[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117-123.
被引量:3
8
刘婷婷,李洪修,郭梦.
后疫情时代国际中文教师TPACK培养的现实困境与变革之路[J]
.民族教育研究,2022(6):164-172.
被引量:6
9
周锦程,石定埔.
国内外支架式教学研究:现状、热点及新动能[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6):9-17.
被引量:3
10
杜华,顾小清.
教育技术学理论五问——兼论教育技术学之于教育学理论建构的贡献[J]
.教育研究,2020,0(1):148-159.
被引量:18
1
李慧迎.
论虚拟学习社区的良性运作——以超循环理论为视角[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2):60-64.
被引量:1
2
段有霞.
情意 情景 结构 规则 交际——浅谈初中英语课堂优化教学[J]
.新课程(中学),2009(12):70-70.
3
夏丽.
关于教师在实施建构主义理论中的矛盾思考[J]
.文教资料,2011(8):130-131.
4
张晓平,王建国.
基于超循环理论的高校“三风”建设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5):110-113.
被引量:2
5
李慧迎.
构建虚拟学习社区的超循环理论观[J]
.中国电化教育,2011(10):59-63.
被引量:11
6
朱浩.
基于超循环的体育教学可持续发展模式构建[J]
.继续教育研究,2009(6):141-142.
被引量:2
7
刁兆峰,张辅松.
基于超循环理论的高校发展战略思考[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3):75-79.
被引量:1
8
何向阳,熊才平,张文超,谢耀辉.
超循环理论视角下的信息资源再生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4(2):54-59.
被引量:9
9
程岭,王嘉毅.
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在逻辑[J]
.教育研究,2013,34(12):18-24.
被引量:37
10
宋专茂.
创建超循环直接思维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0(11):20-23.
中国电化教育
201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