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中国义务教育财政改革历史上,2005年的改革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文基于三个省的学校和县级层面的数据,采用"准实验"设计和双重差分的方法,对这一改革的增量效果和分配效果进行了系统而严格的经济计量分析。研究分四个方面展开:(1)改革对以三种指标衡量的生均教育经费水平产生了何种影响;(2)改革是否缩小了学校间生均教育经费的差异;(3)改革过程中,那些原来支出水平低的学校以及农村学校是否获得了更多的经费;(4)改革在什么样的县效果更好。研究结果发现,改革提高了义务教育经费中来自财政拨款部分资金的水平和分配的公平程度,那些改革前获得财政拨款资金较少的学校,在改革后财政拨款明显增长。然而,不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改革对于经费总量却没有产生明显的效果。这些结果都可以在现行的政治经济学框架中得到解释。其政策含义也是明显的:如何保证在中央政府转移支付增加的同时,地方政府也能够同时提高义务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是下一步制度设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Based on school-and county-level data from the three provinces,this paper used quasi-experiment design and difference in difference method to examine the incremental and allocation effects of the 2005 compulsory education funding reform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form raised the school funding from the budgetary appropriation and therefore leveraged the equity in fund distribuiton.Especially, schools with relatively low level of budgetary appropriation before the reform receiv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afterwards.However,the reform had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total expenditure.
出处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3-100,共18页
Peking University Education Review
基金
中国政府-亚洲开发银行"义务教育财政改革"项目(TA4363-P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