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青少年中的“反学校文化”现象的探讨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反学校文化"作为"亚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与学校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一种文化。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混乱、流行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和网络文化对学校文化的影响等是"反学校文化"产生的原因。我们应从加大监管力度、从改变学校制度单一化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方面入手来应对此类现象。
作者
单柳迎
阳德华
机构地区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教育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3-124,共2页
Education Exploration
关键词
青少年
反学校文化现象
成因
应对策略
分类号
G620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6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3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5
1
高金锋,李森.
中学生反学校文化的类型与原因分析[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21(1):51-53.
被引量:4
2
张士军.
初论青年民工“回流”现象[J]
.青年研究,1994(9):41-43.
被引量:6
3
彭小虎.
反学校文化现象的思考[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3):90-95.
被引量:17
4
李本友,林鸣,林泽玉.
成因与对策:中学生反学校文化探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9(10):27-30.
被引量:9
5
周晓燕.
青少年“反学校文化”:问题、意义与对策[J]
.教育学报,2006,2(2):60-64.
被引量:19
二级参考文献
26
1
彭小虎.
反学校文化现象的思考[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3):90-95.
被引量:17
2
余秋雨.
当代都市文化略论[J]
.戏剧艺术,1997(1):4-12.
被引量:14
3
王卫.
西方思潮在大学生中的传播规律探析[J]
.青年研究,1993(4):18-24.
被引量:5
4
高丙中.
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变迁[J]
.社会学研究,1997(1):115-119.
被引量:91
5
唐灿.
当代青年的自我价值观[J]
.青年研究,1990(Z1):9-21.
被引量:3
6
马建清.
大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行为[J]
.青年研究,1994(8):48-49.
被引量:7
7
张士军.
论流行文化[J]
.青年研究,1996(4):16-19.
被引量:2
8
周晓燕.
青少年“反学校文化”:问题、意义与对策[J]
.教育学报,2006,2(2):60-64.
被引量:19
9
李本友,林鸣,林泽玉.
成因与对策:中学生反学校文化探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9(10):27-30.
被引量:9
10
张人杰.校园文化与“反校园文化”.台湾教育研究资讯,1994,(3).
<
1
2
3
>
共引文献
43
1
陈如.
当前青年农民“回流”现象的考察[J]
.青年研究,1996(6):35-39.
被引量:3
2
李寒丹.
浅谈反学校文化及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对策略[J]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5(1):97-99.
3
陆玉林,张羽.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青年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25(2):17-23.
被引量:7
4
李飞,杨坤.
中学生学校归属感现状及培养[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6(10):24-26.
被引量:5
5
李飞,杨坤.
中学生学校归属感现状及培养[J]
.基础教育研究,2006(9):46-48.
被引量:14
6
李本友,林鸣,林泽玉.
成因与对策:中学生反学校文化探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9(10):27-30.
被引量:9
7
韩云芷,魏晓玲.
论青少年“反学校教育”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J]
.保定学院学报,2008,21(4):93-95.
被引量:2
8
郑香.
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反文化现象及成因分析[J]
.现代企业教育,2009(2):146-147.
9
高金锋,李森.
中学生反学校文化的类型与原因分析[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21(1):51-53.
被引量:4
10
张艳娣.
教师反学校文化现象的原因分析[J]
.新课程研究(下旬),2006,0(4):3-5.
<
1
2
3
4
5
>
同被引文献
13
1
王树青,朱新筱,张粤萍.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研究综述[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3):29-32.
被引量:48
2
何雪松.
叙事治疗:社会工作实践的新范式[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3):7-11.
被引量:35
3
徐晓军.
论教育排斥与教育的阶层化[J]
.广东社会科学,2007(2):184-189.
被引量:24
4
李炳全,陈灿锐.
中学生的孝道与成就动机相关研究[J]
.心理学探新,2007,27(3):71-75.
被引量:13
5
王婷婷,吴庆麟.
学习动机的自我价值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
.教育探索,2007(10):129-130.
被引量:15
6
徐金海.
学校教育中的规训与惩罚——基于福柯规训权力理论的视角[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10(7):12-15.
被引量:14
7
吕寿伟.
教育排斥与不公正的道德体验[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13(3):92-97.
被引量:4
8
吕寿伟.
论教育排斥的道德伤害[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8):46-49.
被引量:2
9
王辉.
从“权力的技术”到“自我的技术”--福柯晚期“技术-伦理”思想研究[J]
.浙江社会科学,2014(9):103-109.
被引量:23
10
杜骏飞.
丧文化:从习得性无助到“自我反讽”[J]
.编辑之友,2017(9):109-112.
被引量:71
<
1
2
>
引证文献
2
1
赵岚.
中职生“反学校文化”的成因及策略[J]
.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3(2):106-107.
2
闫紫菱.
权力的生产性:教育排斥下中学生的自我规训——以徐州市某中学为例[J]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20,35(3):64-7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杜佳慧.
我为什么不是“读书的料”:低阶层学业不佳学生的制度性自我否定[J]
.基础教育,2023,20(1):60-70.
被引量:1
1
郑海波,李吉芳.
“反学校文化”论析[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3(4):90-92.
2
王婷,穆建亚,余兰.
当代大学生反学校文化形成的原因分析[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2):17-19.
被引量:5
3
杨洁,张家军.
中学生“反学校文化”现象论析[J]
.教育探索,2014(1):27-29.
被引量:5
4
李雅,刘慧.
对中学生“反学校文化”现象的思考[J]
.考试周刊,2012(5):176-177.
5
张根应.
中小学校长反学校文化现象及其危害[J]
.基础教育研究,2012(19):17-18.
被引量:1
6
李寒丹.
浅谈反学校文化及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对策略[J]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5(1):97-99.
7
石明兰.
初中学生反学校文化的动因分析[J]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07,0(3):25-26.
8
李翠华.
反学校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15(4):126-128.
被引量:3
9
胡辉.
基于反学校文化研究的美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8(9):90-92.
10
辛承其.
当代大学生反学校文化的成因探析[J]
.考试周刊,2010(51):198-200.
<
1
2
>
教育探索
2010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许峰
徐雁
周一贯
国惠龙
於可训
曾俊华
李义然
李琴
王宇波
相关机构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
陕西师范大学
相关主题
文字记录
大都会
语言符号
言语
话语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