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校企合作模式的国际比较
被引量: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为了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经验,以期对我国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有所借鉴,文章就校企合作的培养目标、运行机制、合作动力、长效机制、考核评价、学生就业等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加以比较研究。
作者
明航
机构地区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中心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12-14,共3页
Education and Vocation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与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负责人:明航(课题编号:FJB080599)
关键词
职业学校
校企合作
国际比较
分类号
G710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00
同被引文献
137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83
参考文献
1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共引文献
100
1
方华.
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改革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07(9):58-59.
被引量:80
2
耿肃.
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8,10(2):100-102.
被引量:6
3
刘哲.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4(16):41-43.
被引量:111
4
马英,叶安英,陈荣强.
能力本位的高职课程考核方式探究[J]
.教育与职业,2008(18):81-82.
被引量:14
5
王小平,杨怡.
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内在原因与外部条件分析——对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3(7):14-17.
被引量:6
6
邓泽民,赵沛.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本质观与价值观的探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4(33):48-49.
被引量:10
7
杨东铭.
工学结合与高职教育管理的创新[J]
.职业技术教育,2008,29(34):50-53.
被引量:8
8
韩开绯.
专题研讨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J]
.北方经贸,2009(2):153-154.
被引量:2
9
杨汉东.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营销调研》实训设计与组织[J]
.职教论坛,2009,25(01Z):44-45.
被引量:7
10
杨欣,刘哲.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
.教育与职业,2009(20):154-155.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137
1
赵蒙成.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偏误及其纠正:微观组织变革的视角[J]
.教育发展研究,2020(9):63-70.
被引量:19
2
陈鹏,庞学光.
近五年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热点综析及未来展望——基于2005~2009年人大复印资料《职业技术教育》转载文章的分析[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22(3):30-35.
被引量:6
3
朱镜人.
浅探战后英国高等教育与产业界的“联系”[J]
.全球教育展望,1998,28(4):61-64.
被引量:11
4
黄亚妮.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比较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04,25(28):15-18.
被引量:121
5
吴建设.
高职院校校企“双赢”合作机制的理性思考[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1):49-51.
被引量:67
6
盛国林.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4):10-11.
被引量:14
7
石丽敏.
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
.高等农业教育,2006(12):81-84.
被引量:163
8
马成荣.
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07(23):8-10.
被引量:170
9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教育部门户网站,2010-2-28.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0-06-06.
引证文献
13
1
鱼曼曼.
“卓越工程师”培养与官产学合作[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4):64-65.
被引量:15
2
肖楠,戴美虹,陈双喜.
发达国家校企合作模式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校外教育,2011(9):41-42.
被引量:13
3
温世燕.
校企合作动力机制探讨[J]
.继续教育研究,2012(12):44-47.
被引量:12
4
侯国凤.
行业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及对策——以民政职业教育为例[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34(1):180-183.
被引量:1
5
王建明,张瑜,张磊.
校企合作基地建设模式与机制的研究[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74-77.
被引量:9
6
张春平.
中外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比较与启示[J]
.教育与职业,2013(18):27-28.
被引量:6
7
张春平.
中外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比较与启示[J]
.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14(3):18-20.
8
霍红颖,张运生.
校企合作理念下的高职课程全程多维体系初探——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4):53-57.
9
余五新,童幸生,李尧.
高校主导下的校企合作内涵建设[J]
.教育与职业,2015(2):31-33.
被引量:12
10
查英.
近五年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进展分析与未来展望——基于2010-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职业技术教育》文章的分析[J]
.职教论坛,2015,31(6):36-42.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83
1
戴佳欣.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国际经验与改进路径[J]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21,11(4):103-109.
被引量:3
2
戴海燕,李欣宇,刘占柱.
中高职衔接下的中职人才培养模式[J]
.教育观察,2019(24):116-117.
被引量:2
3
王建芳.
政产学研模式推动应用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J]
.考试周刊,2011(83):202-203.
被引量:2
4
孙京新,王世清,李鹏,陈怡,王妍颖,沈德花.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工科类本科生就业适应性的影响[J]
.中国轻工教育,2012,15(1):11-13.
被引量:10
5
万秀萍.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比较与启示[J]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2,3(1):85-87.
被引量:1
6
辛钧.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思考与对策[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111-115.
被引量:18
7
李海燕,黄少键.
基于“卓越计划”的《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2012,24(14):131-132.
8
蒋磊,曾庆福,杨小俊,陈英明.
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几点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2(33B):143-145.
9
王少坡,孙力平,于静洁,王蕾,李文朴,张景丽,马华继.
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机遇与挑战[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3):43-44.
被引量:4
10
王建明,张瑜,张磊.
校企合作基地建设模式与机制的研究[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74-77.
被引量:9
1
焦信敏,赵鹏.
推进校企深层次合作 提升校企合作动力[J]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3(3):36-39.
被引量:21
2
黄臻.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动力及策略探析[J]
.青年与社会,2013(12):162-162.
3
吴进.
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动力探讨[J]
.当代职业教育,2013(3):79-81.
被引量:3
4
宋莹.
以高校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平台的校企合作动力探析[J]
.纺织服装教育,2014,29(1):24-26.
被引量:1
5
全国人大代表沈健:制定《校企合作促进条例》[J]
.石油教育,2013(2):112-112.
6
张忠海,韦弘,潘念萍,吴汉生.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校企合作多主体办学的动力机制探析[J]
.广西教育,2016,0(47):119-121.
7
陈丽琴,朱晓丹.
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中的瓶颈问题及对策[J]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9(4):32-35.
被引量:2
8
陈德林.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动力及长效机制的构建[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31(10).
9
楼一峰.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理念、策略和程序[J]
.职教论坛,2007,23(09S):20-21.
被引量:23
10
陆天宇,郑惠虹.
高职院校依托专业建设理事会探索校企合作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9):188-188.
教育与职业
2010年 第3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