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苏锡常九个县级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证分析——基于因子分析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苏锡常下的九个县级市,无疑是中国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佼佼者,然而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如何;九个县市之间比较,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在哪里。文章通过实证研究,运用因子分析法,分别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三个方面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及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方面逐一进行比较,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与指导意义。
作者
王桂秋
刘奇洪
机构地区
河海大学商学院
出处
《经济师》
2010年第11期209-211,共3页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子分析
综合评价
分类号
F061.5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4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7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马庆国.管理统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
黄朝永,许光洪.
苏鲁皖豫陕沿桥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
.中国软科学,1999(4):70-72.
被引量:4
3
陈玉成,吴晓芳,梁菁.
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J]
.重庆环境科学,1999,21(5):1-3.
被引量:19
4
方福前.
可持续发展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的演进[J]
.当代经济研究,2000(10):14-23.
被引量:21
5
白凤峥.
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22(3):87-88.
被引量:18
6
林永钦,甘筱青,邓群钊,丁荣华.
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生成的收敛过程[J]
.南昌水专学报,2003,22(1):6-10.
被引量:22
7
陈子剑,程龙生.
江苏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聚类分析[J]
.现代管理科学,2003(5):30-31.
被引量:15
8
姚毓春,李龙熙,李艳会.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中日韩三国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测度[J]
.经济纵横,2006(11):60-62.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34
1
林海明,林敏子.
主成分分析法与因子分析法应用辨析——兼与《我国上市公司赢利能力与资本结构的实证分析》一文作者商榷[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21(9):155-160.
被引量:61
2
叶文虎,栾胜基.
论可持续发展的衡量与指标体系[J]
.世界环境,1996(1):7-10.
被引量:103
3
郝晓辉.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探[J]
.国土开发与整治,1996,6(3):33-39.
被引量:17
4
国家科委.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1994..
5
亚当·斯密.国国民财富的性质原因的研究(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58,59,63,5,80,7-8.
6
马尔萨斯.人口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4)..
7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25,165,182,185,199-200,185,328,328,239-240,199.
8
爱德华·夏皮罗.宏观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552.
9
阿列克·岂恩克劳斯.经济学与经济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151,141.
10
D·梅多斯.增长的极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2,6.
<
1
2
3
4
>
共引文献
177
1
张震.
区域协调发展的宪法逻辑与制度完善建议[J]
.法学杂志,2022,43(3):28-40.
被引量:17
2
王玉婧.
可持续发展理论探源及其经济学思考[J]
.经济问题探索,2004(7):11-13.
被引量:7
3
刘喜广,陶楚南,陈银蓉.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28(1):26-29.
被引量:16
4
宋洁荣.
烟台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研究[J]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7,13(2):33-39.
5
孔令锋.
可持续发展中的经济利益矛盾分析[J]
.江淮论坛,2002(1):20-27.
被引量:8
6
汪波,方丽.
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评价实证分析[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6):52-55.
被引量:61
7
陆远如.
环境经济学的演变与发展[J]
.经济学动态,2004(12):32-35.
被引量:8
8
李祚泳,程红霞,邓新民,赵晓宏.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数普适公式及评价模型[J]
.环境科学,2001,22(6):108-111.
被引量:14
9
朱青,李如海,王黎明,黄劲松,周生路.
江苏省沿江地区农用地资源质量评价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2):188-192.
被引量:13
10
闫枫逸,毛海军.
安徽省各城市物流重要度聚类分析[J]
.交通科技与经济,2005,7(3):67-69.
被引量:10
<
1
2
3
4
5
…
18
>
1
夏玉德.
试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特点与趋势[J]
.经济视野,2014(4).
2
秦立春,傅晓华.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长株潭城市群竞合协调发展研究[J]
.经济地理,2013,33(11):58-62.
被引量:27
3
刘伯超.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外包影响因素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09(5):128-128.
被引量:1
4
黄丹丹,罗兰芳,叶宁.
会展业对中小城市经济和文化的影响研究——以三明林博会为例[J]
.红河学院学报,2014,12(2):47-50.
5
祝影,涂琪.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产业结构特征——来自美国34个大都市区的证据[J]
.城市发展研究,2016,23(12):29-36.
被引量:9
6
石琳娜,杨省贵,冉茂瑜.
四川省区域创新平台建设的对策建议[J]
.决策咨询,2016(4):19-21.
7
孙琦.
浅析新经济政策对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的现实影响[J]
.中国科技投资,2013(A16):227-227.
8
赵真真,王笑瑢.
垄断市场供给曲线的研究综述[J]
.品牌,2015(7):107-107.
9
梁伟.
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
.读天下,2016(23).
10
文君.
老纺织焕发新色彩——浙江绍兴纺织业集群推进“两化”融合见闻[J]
.信息化建设,2012(10):50-53.
<
1
2
>
经济师
2010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汪洋
何祥林
刘达
卢凤琪
黄家礼
胡敏
佟延成
汪同三
冯微微
相关机构
国务院
中共中央组织部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南昌大学
相关主题
角认识
自觉性
治国理政
坚定
党中央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