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15-17,共3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21
-
1陈永明.评述日本大学教师任期制[J].全球教育展望,1999,29(3):12-17. 被引量:7
-
2曾绍元.新中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五十年与展望[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99(5):17-24. 被引量:34
-
3赵敏.应试教育对创新能力的负面影响及思考[J].兵工高教研究,1999,(2):5-6.
-
4王少军.提高学历层次是优化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措施[J].高等教育研究,1999,3.
-
5魏礼庆.《美国大学教师终身制面临挑战》,《中国教育报》,1998年10月5日.
-
6柯森.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一种从高校学者角度所作的探讨[J].高教探索,1999(2):6-12. 被引量:17
-
7张万朋.中外高校教师聘用制度的比较研究[J].江苏高教,1998(3):73-76. 被引量:18
-
8马海泉,刘华蓉.非走不可的一步──推进新一轮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综述[J].中国高等教育,1999(5):4-7. 被引量:22
-
9陈志鸿.建立高校师资流动的运行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1999(15):37-38. 被引量:7
-
10赵丹龄.从宾夕法尼亚大学看美国私立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1999(2):87-90.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10
-
1张勇.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考试周刊,2009(39):26-27. 被引量:6
-
2韩燕.谈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J].中医教育,2000,19(2):18-20. 被引量:18
-
3温海峰.高等学校人才流失实证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管理科学版),2000,18(2):59-62. 被引量:3
-
4王少军,李波.上海高校吸引优秀青年人才的机制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48(3):39-43. 被引量:4
-
5张鹏翔.试论地方高校谈判工资的实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18(3):22-24.
-
6林日团.聘任制——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亟待突破的难点[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1,20(1):76-78.
-
7汪桑,韩东晖.高校推行全员聘任制的制约因素及思考[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18(2):64-66. 被引量:2
-
8李小飞,许伟.实行“教师聘任制”势在必行[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1,17(3):72-76.
-
9郝文星.建立外聘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17(2):19-21. 被引量:10
-
10蒋蓉华,周永生,唐建民.高校管理制度创新及用人机制初探[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1):86-87.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48
-
1金红,朱绍琼,谭泽明.图示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作用[J].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学报,2002,9(1):47-50. 被引量:2
-
2胡定军.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探索[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4):4-6. 被引量:10
-
3孟静岩.创新思路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4,23(4):188-189.
-
4张建红.高校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4):83-85. 被引量:9
-
5张立新,姜华.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若干前沿问题的梳理[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5,3(2):23-28. 被引量:6
-
6李晓.高校管理创新路径探讨[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4):129-131. 被引量:4
-
7孙秋华,杨郁文,黄双英.创新教育与护理教学[J].中医教育,2005,24(4):68-70. 被引量:2
-
8李兴富,陈胜权,陈锡华.桩式基础面式平台体式基地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1(1):14-16.
-
9刘潇.高校教务管理人员流失原因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7(10):235-235. 被引量:9
-
10马欣.略论“以人为本”与高校管理和运行机制创新[J].理论界,2007(6):246-24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