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心虚证的客观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利用现代医学高科技手段,对心血管病心气虚证、气虚血瘀证、心阳虚证、气阴两虚证特异性及其发病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对“心主血脉”实质的阐明以及指导临床实践具有积极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心阳虚、心气虚、心阴(血)虚患者其心脏舒张及收缩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且左室舒张功能评价对心虚证诊断有高敏感性。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机体的功能活动受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和体液代谢的影响,心脏的功能也不例外。研究亦发现心虚证患者血浆心钠素、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TXB2和血小板内cGMP含量增高,PGI2和血小板内cAMP含量降低,迷走神经功能障碍,细胞免疫低下,亦以心气虚证具有显著特异性。心气虚血瘀证患者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增高、微循环障碍积分上升。中医对“证”动物模型的研究已有近40年历史,在心虚证方面也取得一定进展,采用先灌服大剂量寒凉药7d,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逐渐缩窄升主动脉口径的方法成功地建立了充血性心力衰竭少阳病心阳虚水停证兔动物模型。根据控制睡眠时间的方法,选择性地制造所需的心气虚或气阴两虚偏气虚证动物模型。说明中医独特的病因学是具有科学依据的,是能够作为实验中医学?
出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59-62,共4页 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
  • 引文网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9

二级参考文献29

共引文献206

同被引文献116

引证文献12

二级引证文献83

相关主题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