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三螺旋模式:产学研结合的理想模式
被引量: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产学研结合的理想模式是:大学、企业和政府分别成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政策创新的主体,三者地位平等,彼此既有分工又适度交叉。三螺旋模式之所以是产学研结合的理想模式,原因在于三螺旋模式满足产学研结合理想模式的要求。推进我国的产学研结合,当务之急是政府应改变领导与管理的角色定位,与产、学两方地位平等,成为产学研结合不可或缺的政策创新主体。
作者
石火学
机构地区
福州大学
出处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0-31,共2页
Chinese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关键词
产学研结合
理想模式
三螺旋模式
分类号
G649.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63
同被引文献
135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190
参考文献
4
1
李政道.没有今日的基础科学,就没有明日的科技应用[J].科技导报,1992,(10).
2
吴敬琏.
制度高于技术——论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J]
.决策咨询,1999(4):48-51.
被引量:10
3
张俊宗.现代大学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
张金波.
三螺旋理论视野中的科技创新——基于美国创业型大学的分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7(5):89-94.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6
1
刘力.
走向“三重螺旋”: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战略选择[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4):44-48.
被引量:33
2
周春彦,亨利.埃茨科威兹.
双三螺旋:创新与可持续发展[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170-174.
被引量:73
3
周立,吴玉鸣.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因素分析与聚类研究——兼论区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的因素分析替代方法[J]
.中国软科学,2006(8):96-103.
被引量:120
4
谢飞.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创业型大学建设理论与实践之探讨[J]
.太原科技,2007(7):70-71.
被引量:15
5
刘志铭,殷保达.
大学-产业-政府关系与创新模式的变革[J]
.当代经济研究,2007(10):55-59.
被引量:6
6
刘元芳,彭绪梅,彭绪娟.
基于创新三螺旋理论的我国创业型大学的构建[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11):106-108.
被引量:35
共引文献
63
1
席酉民,李怀祖,郭菊娥.
我国大学治理面临的问题及改善思路[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1):78-83.
被引量:30
2
赵成,陈通.
治理视角下的大学制度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2005,26(8):18-22.
被引量:51
3
曹汉斌.
西方大学法人地位的演变[J]
.高等教育研究,2005,26(10):102-107.
被引量:9
4
吴文清,刘明伟.
山西高等教育的现实问题及发展策略[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7(10):102-103.
5
康宏.
清末民初大学教育制度的演进与学术转型[J]
.辽宁教育研究,2005(11):34-36.
6
田伏虎.
关于大学内部制度改革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06(20):35-37.
被引量:2
7
甄朝党.
论现代大学的发展趋势与发展战略[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5):11-13.
被引量:4
8
彭贵才,吕艳辉.
我国公立高等学校管理权的行政法理思考[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46(5):18-23.
被引量:4
9
时伟.
现代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缺失与构建[J]
.中国高教研究,2006(9):70-71.
被引量:13
10
余峰.
中外大学制度模式的比较[J]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12):177-178.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135
1
南佐民.
论三螺旋理论下的创业型大学建设[J]
.教育与职业,2004(30):10-11.
被引量:26
2
薛顺利,柴国荣,宋悦林.
多局中人冲突分析及其在经营城市中的应用[J]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5,19(2):134-138.
被引量:7
3
綦开军.
产学研合作交易费用理论研究[J]
.商业时代,2005(20):17-18.
被引量:5
4
吴敏.
基于三螺旋模型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06(1):36-40.
被引量:56
5
赵晓庆,许庆瑞.
技术能力积累途径的螺旋运动过程研究[J]
.科研管理,2006,27(1):40-46.
被引量:55
6
周春彦.
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创新模式——亨利·埃茨科维兹《三螺旋》评介[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4):75-77.
被引量:103
7
周春彦,亨利.埃茨科威兹.
双三螺旋:创新与可持续发展[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170-174.
被引量:73
8
王成军,黄宝东,邱瑜.
基于网络计量的三重螺旋比较研究[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27(3):48-53.
被引量:6
9
蒋佃水.
科技服务生产 工业带动农业——北京健康产业中试与孵化中心的技术经营实践[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9):30-33.
被引量:1
10
文晓灵.
“三螺旋模式”中的高校定位[J]
.创新科技,2006(11):16-17.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6
1
孙祥冬,姚纬明.
双三螺旋模型理论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
.南京社会科学,2012(12):124-130.
被引量:51
2
徐莉,杨晨露.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组织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J]
.科技广场,2012(11):210-214.
被引量:38
3
原源.
高校协同创新模式研究综述——从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出发[J]
.科教导刊,2013(25):17-18.
被引量:6
4
孟卫东,佟林杰.
我国三螺旋创新理论研究综述[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4(4):126-130.
被引量:22
5
许海云,齐燕,岳增慧,方曙.
三螺旋模型在协同创新管理中的计量方法和应用研究[J]
.情报学报,2015,34(3):236-246.
被引量:15
6
朱建军,叶舒,张曼曼.
依托产学研实训基地培养时尚农业专门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
.高等农业教育,2016(1):113-115.
被引量:5
7
程丽丽,沈滢.
冲突分析视角下的产学研合作各方亲密度研究[J]
.科技和产业,2016,16(9):113-117.
被引量:1
8
蔡启明,赵建.
基于流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3):7-13.
被引量:15
9
袁科峰,张晓霞.
三螺旋视角下闽东众创空间与电机电器产业集群耦合发展研究[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8,39(5):26-31.
被引量:2
10
王楚涵,李伟民.
基于3T理论的美国创业创新教育经验的启示——来自美国三所高校的案例分析[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6(3):169-174.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190
1
施艳萍.
高校产学研合作供给侧制度改革[J]
.中国高校科技,2019(S01):40-42.
被引量:2
2
祝杨军.
美国教学型大学创新灵感实验室建设模式与启示——基于加州州立波莫那理工大学的个案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2):282-287.
被引量:5
3
江允英.
产教融合背景下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与发展路径研究——基于“三螺旋模型”理论[J]
.科教导刊,2023(8):25-27.
被引量:1
4
戴菲,武红波.
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路径研究[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87-89.
5
王可心,葛遵峰.
创新四螺旋视域下“双创”教育内部协同度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16):84-90.
被引量:2
6
胡卫卫,杨其洪.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J]
.高等农业教育,2022(5):57-65.
被引量:1
7
赵方,刘岩,谢友柏.
OLF-4在线铁谱仪的采样数据及其特征提取的研究[J]
.机械科学与技术,2000,19(2):310-312.
被引量:8
8
张玲召,杨海光,邓龙江,杨晓波.
行业特色型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组建模式探析——以电子科技大学组建面向行业的协同创新中心为例[J]
.中国高校科技,2013(6):22-23.
被引量:5
9
吴永林,王贞,香山英峰.
委托开发和项目合作技术创新对企业积累式渐进成长的作用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2014(11):84-87.
10
马顺彬,吉利梅,宋波.
高职院校科技协同创新的困境与运行机制探讨[J]
.机械职业教育,2014(4):8-9.
被引量:3
1
姜启源.
层次分析法应用过程中的若干问题[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3,43(23):156-168.
被引量:28
2
徐淑华.
我国未来统计学的理想模式初探[J]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50-52.
被引量:1
3
“第六届全国光子学学术会议”征文[J]
.科技导报,2008,26(11):61-61.
4
给创新以发力的支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创效之外因剖析[J]
.华东科技,2012(10):43-45.
5
宋庆凤,李丽芳.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工科数学教学探索[J]
.经贸实践,2016,0(7X):235-235.
被引量:1
6
赵再琴.
以就业为导向探讨高职物理教学改革[J]
.技术物理教学,2009,17(4):5-6.
被引量:1
7
Samuel.
再造理想大学,拿出你的方案[J]
.大学生,2013(6):44-45.
8
郭平生.
大学力学特点及其教学[J]
.广西物理,1995,16(3):33-36.
9
李培根.
以省部合作为契机 深化与广东省的产学研结合[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12):14-15.
被引量:1
10
杜莹.
走产学研结合道路,创磁共振领军品牌[J]
.科技纵览,2014,0(7):60-63.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10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