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刑法因果关系与客观归责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一个事实问题,它所要解决的是行为与结果之间的某种联系以达到归因的目的,因而因果关系是一种形式的判断。客观归责理论则是在确定法律事实的基础上对事实要素进行实质审查,目的在于研究某一不法行为本身是否具备成为犯罪行为的条件以达到归责的目的。两者虽然角度不同,方法相异,但归宿点均在于准确定罪,均致力于犯罪客观方面的研究,均需要借助一般的社会经验法则,均需要在各自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作者
周坤
机构地区
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知识经济》
2011年第8期17-17,共1页
Knowledge Economy
关键词
刑法因果关系
客观归责理论
归因
归责
分类号
D914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1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王刚.《客观归责理论检讨》[J].法学论丛,2009,(2).
2
周光权.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和客观归责论[J]
.江海学刊,2005(3):119-124.
被引量:49
3
孙晓东,李炜.
法律因果关系分析[J]
.法学杂志,2009,30(10):28-31.
被引量:6
4
于改之,吴玉萍.
刑法中的客观归责理论[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7,25(3):57-68.
被引量:30
5
陈兴良.
从归因到归责:客观归责理论研究[J]
.法学研究,2006,28(2):70-86.
被引量:163
6
姜敏.
客观归责的理论实质论析——以因果关系为切入点[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4):101-108.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80
1
童德华.
刑法中因果关系的层次及其标准[J]
.政治与法律,2001(5):14-18.
被引量:9
2
姜敏.
“客观归责”理论在大陆法系犯罪构成中的地位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3):42-47.
被引量:3
3
苏俊雄.
从刑法因果关系学说到新客观归责理论之巡历[J]
.法学家,1997(3):68-81.
被引量:28
4
托马斯.李旭特,赵阳.
德国犯罪理论体系概述[J]
.政法论坛,2004,22(4):50-56.
被引量:23
5
童德华.
刑法理论中的客观归属论[J]
.现代法学,2002,24(6):104-108.
被引量:18
6
周光权.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和客观归责论[J]
.江海学刊,2005(3):119-124.
被引量:49
7
陈劲阳.
新古典犯罪论体系的哲理基础[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3(1):37-40.
被引量:2
8
黎宏.
我国犯罪构成体系不必重构[J]
.法学研究,2006,28(1):32-51.
被引量:203
9
陈兴良.
从归因到归责:客观归责理论研究[J]
.法学研究,2006,28(2):70-86.
被引量:163
10
包雯,张亚军.
论刑法中的客观归属论[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6,14(3):94-100.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219
1
贝金欣.
反思操纵证券市场结果及因果关系之构成要件地位——新修订《证券法》第55条“意图影响”要件之解释[J]
.证券法苑,2020(3):116-133.
2
皮勇.
网络黑灰产刑法规制实证研究[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1(1):18-40.
被引量:26
3
陈文涛.
条件公式的检讨与反思——合法则的条件说之提倡[J]
.中德法学论坛,2019(2):199-217.
被引量:3
4
徐方迪.
“明知”视角下中立帮助行为的处罚依据——以职务侵占罪帮助犯为例[J]
.中财法律评论,2023(1):203-230.
5
赵天琦.
律师业务中立行为之“职业相当性”——兼议引入客观归责的误区[J]
.刑事法评论,2022(1):309-334.
6
刘鹿鸣.
风险升高理论与过失犯的归责转向[J]
.刑事法评论,2022(1):157-181.
7
张继钢.
环境犯罪归责原则研究[J]
.刑事法评论,2018(1):163-190.
被引量:2
8
孙运梁.
刑法中条件说研究[J]
.刑事法评论,2018(1):108-135.
9
王振华.
行为理论:从价值到规范[J]
.湘江法律评论,2020(1):25-49.
10
李雨杭,陈山.
“交通肇事后逃逸”情节的认定[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23,35(4):93-101.
1
卢纯根.
部分翻供对认定自首的影响[J]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00,19(6):94-95.
2
安英辉,乔大元.
绑架罪“情节较轻的”司法认定[J]
.中国检察官,2011(18):20-22.
被引量:1
3
翟志文.
民事诉讼纠纷要素处置的局限性及其消解——以民事纠纷结构要素为视角[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9(6):684-689.
4
杨阅.
不纯正不作为犯处罚依据的困惑及立法完善[J]
.长白学刊,2007(2):76-79.
被引量:2
5
王充.
定罪情节若干问题研究[J]
.法学评论,2000,18(6):129-133.
被引量:13
6
刘庆丰,兰师滨.
应确立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J]
.检察实践,2002(6):40-40.
被引量:1
7
苟吉芝.
行政证据的作用与功能[J]
.决策探索,2005(2):41-41.
8
王骚,王达梅.
政策分析中事实要素与价值要素关系探析[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5,7(2):31-35.
被引量:3
9
新闻批评有了“主心骨”——最高法院发布《解释》,为审理名誉权案定调[J]
.新闻采编,1998(6):45-46.
10
杨尚岷.
间接证据定案规则实证案例分析[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0(8):79-79.
知识经济
2011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