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4-8,共5页
Contemporary Finance and Economics
共引文献269
-
1蒋序怀.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劳动及劳动价值论”[J].探求,2002(4):21-23.
-
2顾銮斋.民族精神的传承与自觉——以英法德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为例[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7-31. 被引量:4
-
3邢亚莉.论“三个代表”与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价值[J].南京社会科学,2003(S1):135-140.
-
4陈小川.创造——人价值的本质特征[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9,11(1):45-46. 被引量:1
-
5高文超.简论美感在实践创造中的动力功能[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39(2):7-10.
-
6王振义.论社会精神生产的本质、特点及其价值[J].岭南学刊,1999(5):70-74.
-
7吴先逵.论理性和非理性问题[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5(1):23-29. 被引量:2
-
8丁年森.马克思主客观相统一的实践真理观[J].江苏社会科学,1999(5):105-108. 被引量:3
-
9管彦波.关于民族社会生活史方法论的探讨[J].学术月刊,1999,31(3):90-94.
-
10张远超.论生产力与所有制形式[J].学术月刊,1999,31(5):17-23.
同被引文献31
-
1刘平.劳动价值论的内在逻辑及其经济哲学蕴涵——社会变迁的一种经济学视角[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7(S1):95-101. 被引量:7
-
2蔡继明.论广义价值论基本定理及广义价值与劳动价值的关系——广义价值论纲(下)[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8-28. 被引量:24
-
3鲁从明.论商品价值的潜在源和现实源及知识积累的乘数效应[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8,2(4):55-63. 被引量:9
-
4牛变秀,王峰明.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J].哲学研究,2001(11):10-16. 被引量:1
-
5张昆仑.价值概念探新[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6):66-68. 被引量:3
-
6王廷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大研讨的基本分歧与理论思考[J].经济评论,2005(1):28-36. 被引量:8
-
7钱伯海.关于深化劳动价值认识的十个问题[J].理论前沿,2002(7):36-38. 被引量:16
-
8邹平座.价值理论的新发展——自然主义价值观[J].财经研究,2005,31(4):80-92. 被引量:4
-
9许有伦.商品价值新论[J].当代经济科学,1996,18(4):55-57. 被引量:2
-
10蒋南平.“劳动价值论”的最新研究进展[J].江汉论坛,2007(2):41-46.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6
-
1邓献晖.试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现实背离”的问题[J].哲学研究,2006(4):14-21. 被引量:1
-
2鲁品越.劳动价值的物化形态与人化形态——“产值悖论”及其解决途径[J].财经研究,2009,35(2):16-27. 被引量:2
-
3钱伯海.关于深化劳动价值认识的理论思考[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1(2):30-35. 被引量:25
-
4孙宇,曾长秋.关于马克思经济学价值定义的思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32(4):37-39.
-
5农浴,赵容艳.人工智能时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思考[J].生产力研究,2021(3):1-5. 被引量:3
-
6陶富源.我国改革实践对劳动价值论是证实还是证伪?——兼论要素价值论与生产要素分配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51(4):25-36.
二级引证文献31
-
1俞永萍.对否定劳动价值论观点的再否定[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S1):25-27.
-
2严金强,马一飞.关于“成正比”理论的发展脉络[J].海派经济学,2011,9(2):23-33. 被引量:2
-
3叶祥松,白永秀.劳动价值论中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兼论苏星、谷书堂、何炼成之争及其反思[J].经济评论,2004(5):16-24. 被引量:4
-
4刘成碧.论物化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J].长白学刊,2003(1):77-79. 被引量:2
-
5龙天健.非劳动要素创造价值论质疑[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12(5):14-15.
-
6邓献晖.试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现实背离”的问题[J].哲学研究,2006(4):14-21. 被引量:1
-
7叶祥松.评“社会劳动价值论”[J].山东社会科学,2006(10):77-80.
-
8夏德孝,张道宏.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市场经济视角[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3):71-76.
-
9程恩富,王中保.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进展述评[J].山东社会科学,2007(6):11-20. 被引量:8
-
10程恩富,王中保.近年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若干重大理论创新述评[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7(2):17-29. 被引量:3
-
1杨思远.价值范畴及其存在条件[J].河北学刊,1999,19(3):54-57.
-
2最昂贵的消费[J].现代苏州,2011(14):18-19.
-
3陈晓梅.关于企业职工收入分配问题的讨论评介[J].财经研究,1987,13(6):60-63.
-
4高红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种含义提法浅议[J].当代经济研究,1998(3):59-61. 被引量:3
-
5陆葵菲.我买的房保不保值?[J].房地产导刊,2003(71):55-55.
-
6姜启渭.两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的关系及观察所谓“实现”问题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劳动价值理论深层研究之二[J].当代经济研究,1997(3):47-54. 被引量:2
-
7什么叫泡沫经济?[J].广州市人民政府公报,2007,0(23):64-64.
-
8李晓燕.试论商品价值决定和社会必要劳动的关系[J].考试周刊,2013(44):20-21.
-
9陈文通.科学认识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范畴[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3,7(1):58-62. 被引量:1
-
10钟东仁.正确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3,14(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