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们在谈论德国接受理论时,几乎只提康士坦茨学派,而对当时另一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的、民主德国的"交往美学"所知甚微。与西德的"接受美学"或"效应美学"不同,"交往美学"认为,文学生产是文学过程中首要的、决定性的因素,没有生产便没有接受。换言之,"交往美学"注重作者、作品和读者之间的整个文学交往过程,试图通过阐释文学创作与阅读以及作家、作品与读者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来总体把握文学过程,视这种关系为作品和读者、生产者和接受者共同参与的双重过程。文学作品要产生效果,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必须具有能使功能得到发挥的"接受导向";其二,必须遇到能够兑现作品潜在功能的读者。
出处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7-152,共16页
Foreign Literature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