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现代商业银行》
1999年第9期8-11,共4页
Modern Commercial Banking
同被引文献19
-
1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研究综述[J].山东金融,1999(9):52-55. 被引量:2
-
2魏杰.解除国企历史负担与国有资产变现[J].经贸导刊,2000(2):6-7. 被引量:1
-
3徐永健.关注现代投资银行的市场作用[N].金融时报,1999-11-16.
-
4张志柏,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成为投资银行的基本思路[EB/OL].华融网,2001-11-27.
-
5《辽阳金融年鉴》编纂委员会.辽阳金融年鉴[M]辽阳:辽阳市金融学会,2009.
-
6安建;刘士余;潘功胜.《征信业管理条例》释义[M]{H}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368-72.
-
7舒菁.银行债务期待重组[J].资本市场,1999(3):6-8. 被引量:3
-
8韩国资产管理公司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商业银行导刊,1999(4):9-13. 被引量:1
-
9当前债转股面临的主要问题[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9(6):18-28. 被引量:21
-
10孙勇.解读债转股[J].资本市场,1999(9):6-7. 被引量:6
引证文献5
-
1吴成浩.论入世后我国银行财务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中州大学学报,2003,20(2):22-24.
-
2吕敬文.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与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21(1):27-30. 被引量:6
-
3姚海军,方伟.对剥离贷款偿还信息更新至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思考[J].征信,2014,32(1):43-45. 被引量:1
-
4徐荣梅.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长期运作的基本设想[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20(3):9-11. 被引量:1
-
5施谊.对转轨时期债转股企业管理模式的初探[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20-26.
二级引证文献8
-
1唐跃工.论债转股的运行机理及操作对策[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3):72-74.
-
2黄幼芳.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国际经验与启示——兼论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出路[J].甘肃金融,2005(4):17-19.
-
3丁晓,朱正萱.基于关系资本理论构建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合作网络[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0(4):46-48.
-
4吕朝军.完善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作的对策[J].财会研究,2008(24):55-56.
-
5李洪彦,彭清平.关于建立债转股风险防范机制的思考[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3(3):43-46.
-
6黄湘.AMC的负作用及债转股风险[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管理科学版),2000,18(4):52-55.
-
7徐奕.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的若干思考[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0(11):167-167.
-
8施谊.对转轨时期债转股企业管理模式的初探[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20-26.
-
1饶余庆.日本银行危机的透视[J].金融研究,1999(6):57-62. 被引量:6
-
2李俊杰.论我国银行的不良资产及其处置[J].金融研究,1999(6):21-27. 被引量:32
-
3潘晓娟.银企联姻 信息为“媒”[J].品牌,2006(5):17-19.
-
4国际金融动态[J].华北金融,1998(10):49-49.
-
5陈旭敏.银行股:中国股市能否承受其重[J].海外经济评论,2007(37):18-19.
-
6Ted Plafker.中国经济奇迹与银行坏帐之迷[J].海外经济评论,2006(45):19-20.
-
7孙双锐.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国际经验[J].金融博览,1997,0(6):11-12.
-
8张风古.论建立化解和防范银行坏帐新机制[J].江西社会科学,1998,18(11):119-121.
-
9樊梨明.金融难题如何破解[J].电子外贸,2003(1):35-36.
-
10吴秋生.企业破产对商业银行的冲击与对策[J].生产力研究,1998(6):113-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