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公共外交理论探究与中国的实践——兼论人民政协开展公共外交的有效途径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作为外交工作的一个新发展方向,公共外交在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公共外交的理论渊源以及在中国实践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人民政协在开展公共外交方面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探讨了人民政协开展公共外交的有效途径。
作者
骆平
周巧生
机构地区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
出处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56-60,共5页
Journal of Hubei Institute of Socialism
关键词
公共外交
人民政协
分类号
D82 [政治法律—外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5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56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4
1
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430-431.
2
赵可金.
美国公共外交的兴起[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5(3):86-92.
被引量:39
3
唐小松,王义桅.
国外对公共外交的探索[J]
.国际问题研究,2005(1):60-63.
被引量:16
4
笑蜀.让外交走向透明和民主--对话韩方明[N].南方周末,2010-10-01.
二级参考文献
85
1
Thomas C. Sorensen, The World War: The Story of American Propaganda,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1968.
2
Thomas C. Sorensen, The World War: The Story of American Propaganda,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1968, p.6.
3
John W. Henderson, The 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Agency,New York: Praeger, 1969, p.35.
4
Kenneth L. Adelman, “Speaking of America: Public Diplomacy in Our Country, Foreign Affairs, 1981.
5
Fitzhugh Green, American Propaganda Abroad, New York:Hippocrene Books, 1988.
6
United States Advisory Commission on Public Diplomacy, Annual Report, 1991.
7
United States Advisory Commission on Public Diplomacy, Annual Report, 1993.
8
United States Advisory Commission on Public Diplomacy, Annual Report, 2000.
9
David Hoffman, ”Beyond Public Diplomacy”, Foreign Affairs Vol.81, No.2,2002.
10
United States Advisory Commission on Public Diplomacy, Annual Report, 2002.
共引文献
56
1
卢素格.
公共外交与“中国威胁论”[J]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17-19.
被引量:2
2
黄超,张魁中.
中国的公众外交[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2(1):50-52.
3
黄超.
试论发展中国公共外交[J]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2(4):30-32.
4
李艳艳.
关于西方国家公众外交的几点比较[J]
.国际论坛,2006,8(1):6-9.
被引量:4
5
唐小松.
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及其体系构建[J]
.现代国际关系,2006(2):42-46.
被引量:62
6
仇朝兵.
“9·11”之后美国对穆斯林世界的公众外交[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24-31.
被引量:3
7
李迎春.
中国崛起之软权力塑造战略[J]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6,8(1):7-12.
被引量:5
8
巩艳芳,巩艳梅.
美国思想库及其影响[J]
.广西社会科学,2006(12):155-158.
被引量:8
9
冯敬鸿,陈得印.
美国公共外交分析[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27-29.
10
于朝晖.
整合公共外交--国家形象构建的战略沟通新视角[J]
.国际观察,2008(1):21-28.
被引量:17
同被引文献
19
1
沙平.
第二语言获得研究的理论流派及模式[J]
.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3(3):59-63.
被引量:3
2
袁正清.
建构主义与外交政策分析[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9):8-13.
被引量:33
3
赵磊,李海英.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联合国的外交行为——建构主义的分析视角[J]
.学术探索,2005(3):74-79.
被引量:2
4
刘朝晖,俞云平,陈奕容.
菲律宾华裔青少年汉语进修团学习评估报告[J]
.海外华文教育,2005(4):77-84.
被引量:3
5
信强,倪世雄.
行为体“身份”与对外政策:美台关系的建构主义分析[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1):22-28.
被引量:3
6
杨晋涛,俞云平.
东南亚华裔新生代的“祖籍记忆”——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个案比较[J]
.世界民族,2007(6):42-49.
被引量:9
7
谢萍:《全国侨务工作会议首提"侨务公共外交”》,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zgqj/2011/10-21/3406592.shtml.
8
《释放侨务公共外交巨能量》,《人民日报·海外版》,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3-10/16/content-1310440.htm.
9
俞云平:《从"祖籍认同"到"祖藉记忆"-马来西亚祖籍地(国)认同的演变》,《互动与创新多维视野下的华侨华人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50页.
10
李其荣.
寻求生存方式的同一性——美加新华侨华人的文化认同分析[J]
.东南亚研究,2008(5):69-77.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
2
1
殷啸虎,安翊青.
推进人民政协公共外交的实践与思考[J]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2):16-21.
被引量:2
2
林逢春.
建构主义视野下的侨务公共外交——基于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的效果评估[J]
.东南亚研究,2015(6):72-78.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8
1
黄骏.
“一带一路”建设中政协的公共外交角色建设[J]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28(3):21-24.
2
王伟伟.
“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现状研究——基于官方网上平台的分析[J]
.八桂侨刊,2017(3):22-30.
被引量:4
3
莫光木.
奔走于华智之间:智利侨社开展公共外交探析[J]
.世界民族,2018(1):53-62.
被引量:1
4
缪小云.
五禽戏融入海外华文教育研究——以闽江学院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夏令营为例[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9(4):105-108.
5
李嘉郁.
“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发展探析[J]
.八桂侨刊,2020,0(1):30-36.
6
张佳鑫,张旭超.
人民政协对外交往优势探究——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视域[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0,32(9):10-13.
7
林逢春,王素娟.
美国华文媒体有关“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的报道分析——以美国侨报网为例[J]
.丽水学院学报,2021,43(1):9-18.
8
林逢春,乔杉,李子恒.
中国侨务公共外交的效果评估框架及其方法初探[J]
.丽水学院学报,2022,44(6):28-35.
1
秦刚.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J]
.求是,2016(12):8-10.
被引量:4
2
走符合中国国情的信息化之路[J]
.IT时代周刊,2005(23):8-8.
3
赵连文.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学说的理论探究[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1):1-3.
4
胡迪.
浅析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实践[J]
.延边党校学报,2010,25(4):49-50.
5
“在外交方面,俄罗斯可以起到一些作用”[J]
.新闻周刊,2003(33):46-46.
6
刘义广.
浅论沉默权制度[J]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3):50-52.
7
浅析人民政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J]
.协商论坛,2010(10):11-12.
被引量:1
8
邵春梅.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统一战线大有作为[J]
.新长征,2007(3):10-11.
9
陈秀芳.
增强政治意识 做好民族宗教工作[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4):59-63.
10
韦先晓.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及历史唯物主义的反思[J]
.学理论,2011(10):3-6.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