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辫子龙:19世纪西方漫画的中国元素 被引量: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西方漫画化的中国龙虽然不再是中国人眼中的龙,却能让人一望而知是代表中国出场的龙,因为漫画中的中国龙往往是各种中国元素的滑稽组合,迎合了欧洲人的异域想象,是作为他者的身份标识被选择性地呈现出来的。19世纪中国形象与龙形象的关系是皮和毛的关系,是中国形象的滑落拖累了龙形象的滑落,而不是龙形象拖累中国形象。
作者 施爱东
出处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28,共14页 National Art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4

  • 1黄安年.从历史上的漫画看19世纪后期美国的排华潮[J].社会科学论坛,2009(6):30-37. 被引量:2
  • 2克莱门斯.安德里斯,陈琳琳,孙梦茵.从明信片中看青岛和中德关系[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1-30. 被引量:2
  • 3张耀华.中国第一套大龙邮票设计始末[J].档案与史学,2004(6):42-43. 被引量:3
  • 4蒋宝林.揭开大龙邮票设计者之谜[J].档案与史学.1996(02)
  • 5.
  • 6Delia Goetz,Thomas Handforth.The dragon&the eagle:America looks at China[]..1944
  • 7L.S.Boyne.Cursory remarks on the physical and moral history of the human species:and its connections with surrounding agency[]..1815
  • 8Karl Friedrich August Gützlaff.Journal of three voyages along the coast of China,in 1831,1832,&1833:with notices of Siam,Corea,and the Loo-Choo Islands[]..1834
  • 9.The New Alliance[].punch.1859
  • 10Rudolf Wittkower."Eagle and Serpent.A Study in the Migration of Symbols"[].Journal of the Warburg Institute.1939

二级参考文献12

  • 1黄安年.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成与在美华工的贡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2):101-117. 被引量:13
  • 2维罗比·马丁:《明信片的历史--自世纪之交到现今的图画记录》,伦敦 1992年;
  • 3大卫·菲利普:《法国非洲的明信片》,载班赛尔·尼库拉斯、布兰查德·帕斯卡、格富卢·劳伦:《殖民地影像》,巴黎1993年.
  • 4梅·奥托:《德意志号称忠诚--威廉时代作为心态和臣民教育的明信片(1888-1918年)》,希尔德斯海姆 1998 年,第 67 页.
  • 5艾万·埃里克·J和理查兹·杰弗里:《1870-1930年明信片中的不列颠史》,伦敦和纽约 1980 年,第2页.
  • 6米拉贝尔·伯纳德.《明信片在殖民地》[J].历史学,:91-93.
  • 7潘诺夫斯基·埃尔温:《形象学研究),纽约1939.
  • 8转引自余凯思:《在模范殖民地胶州湾的统治与抵抗--1897-1914年中国与德国的相互作用》,慕尼黑 2000 年,第74页.
  • 9迪尔斯·迈克尔、里克豪夫·扬:《明信片》,海德尔贝格 1987年,第6页.
  • 10里贝克·罗伯特、考夫曼·格哈德:《多多问候……明信片的文化史》,多特蒙德1985,第423页.

共引文献4

同被引文献59

引证文献8

二级引证文献3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