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民国时期高等教育的本土化表现及主要动因探析 被引量:5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本土化主要表现在"收回教育权运动"之后教会大学相应的"中国化"的内部调整,各大学于上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出现了研究和讲授国学的热潮,部聘教授的主观努力等方面;"本土化"也体现在大学教科书编写和讲授方式的中国化,一些教授对于具有西方文化内涵的讲授内容本身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本土化尝试,以及"传统士人文化"的续存等方面。关于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本土化的原因,不能简单地用清末"中体西学"等概念去作为切入点进行模式化的剖析,应更多从由于"历史惯性"而造成的大学内部教授群体具有的传统士人风骨、"公共智识分子"的特质上去考量其动因;民国时期的民族觉醒、奋起抗敌的政治氛围促使大学本土化进程不断深入,具有远见卓识的大学学人也借助本土化这一过程逐步建立了符合现代需求的人文学科门类。
作者 陈康
机构地区 河南理工大学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60-263,共4页 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5

  • 1齐思南.民国时期的国学研究热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38.
  • 2张瑾.抗战时期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述论[J].近代史研究,1998(2):169-195. 被引量:19
  • 3教育部三十年度工作成绩考察报告[R].中国国民党五届十中全会纪录,1942年11月,河南省档案局民国档案,卷宗号189,案卷号8:6.
  • 4教育部设置部聘教授办法[R].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教育部档案,1942年12月,卷宗号5,案卷号2491:26.
  • 5柳治徵.中国文化史[M].台北:有正书局,2009:688.
  • 6任士英.20世纪国学大师档案[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234.
  • 7汤用彤.汤用彤学术论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8:222.
  • 8王余光.教科书与近代教育[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0,44(3):108-114. 被引量:7
  • 9张培富,易安.留学生与民国时期物理学高等教育的发展[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25(6):80-85. 被引量:6
  • 10余振基.蒿庐向学记:吕思勉生与学术[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208.

二级参考文献13

  • 1王余光.教科书与近代教育[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0,44(3):108-114. 被引量:7
  • 2《清华物理80年》历史沿革[J].物理与工程,2006,16(4):8-10. 被引量:1
  • 3沈克琦,赵凯华.北大物理系90年[DB/OL].www.pku.edu.cn/news/xiao_kan.2003.
  • 4Needham J, Needham D. Science Outpost. London: The Pilot Press Ltd, 1948 : 80.
  • 5韦中粜.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地区物理学本科教育状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 6叶企孙.萨本栋先生事略.物理学报,1950,7(5):301-301.
  • 7钱三强.我随吴有训叶企孙萨本栋先生的点滴回忆.物理,1982,(11).
  • 8民国时期总书目(1911-1949):自然科学版.北京图书馆,75-97.
  • 9舒新城.近代中国留学史:影印本[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4:213.
  • 10叶企孙.萨本栋先生事略.物理,1982,11(11):647-647.

共引文献29

同被引文献70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