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大豆通报》
2000年第2期26-28,共3页
Soybean Bulletin
同被引文献57
-
1www.fao.org,统计数据库.
-
2黑龙江省农调队.《入世后我省大豆生产对农民收人的影响与对策》.《内部情况通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2年5月13日第19期.
-
3农业部市场与信息司.《2001年全国农业统计提要》.第34和84页.2002年5月.
-
4黑龙江省统计局.《黑龙江省县(市)农村社会经济统计概要(2002)》第53~56页.
-
5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关于处理好进口大豆与相关产业之间关系的建议》(内部资料),2002年2月25日.
-
6克莱夫·詹姆斯.《2000年和2001年全球商业化转基因作物回顾与展望》.(国际农业生物技术获取与应用协会-ISAAA,2000年第21号简讯,2001年第24号简讯),1996--2001年中国海关统计年报等来源数据测算.
-
7墨西哥国际帕格沃什生物技术农业的影响与风险国际研讨会结论,2002年5月.
-
8黑龙江省统计局.《黑龙江省县(市)农村社会经济统计概要(2002)》(内部资料),第187页.
-
9中国海关统计月报,2002,(11).
-
10骆承痒,等编译.《大豆与大豆食品》.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83年.
二级引证文献33
-
1吴梅香,蒋振环.豆卷叶螟及其主要寄生蜂——长颊茧蜂的若干生物学特性[J].武夷科学,2011,27(1):63-68. 被引量:2
-
2刘丹.试论中美大豆贸易竞争力因素[J].市场周刊,2008,21(5):11-13.
-
3杨守臻,孙祖东,陈怀珠,李初英.毛豆品种的农艺性状鉴定及相关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3):169-171. 被引量:13
-
4周应恒,邹林刚.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战略的另一种选择——基于产品差别化的审视[J].农业经济问题,2005,26(9):42-46. 被引量:15
-
5谭荣,曲福田.从土地利用效益看农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以江苏省为例[J].经济地理,2006,26(6):1033-1036. 被引量:12
-
6蓝昊,宣亚南.世界大豆贸易格局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贸易问题,2008(6):39-44. 被引量:18
-
7李孝忠,乔娟.中国大豆播种面积波动:趋势、成因及政策建议[J].技术经济,2008,27(8):61-66. 被引量:9
-
8康立宁,田志刚,王曙文,刘香英,南喜平,代永刚.经济全球化格局下中国大豆产业的发展路径及策略选择[J].食品与机械,2008,24(4):161-165. 被引量:6
-
9龙开胜,陈利根,顾忠盈.我国大豆进口预警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2):185-187. 被引量:1
-
10黎佳.论外资对我国粮油产业的影响[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107-108.
-
1廖林,Istvan Rajcan.加拿大大豆育种和生产研究概况及展望[J].大豆科学,2008,27(2):320-325. 被引量:3
-
2王玉兰.云南省大豆科研生产现状及发展潜力[J].大豆通报,2003(2):3-4. 被引量:9
-
3於丙军.贵州大豆生产、科研现状分析与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05,33(B09):39-41. 被引量:2
-
4菽豆硕果写人生——记着名农业科学家、大豆遗传育种学家王连铮[J].农家参谋·新村传媒,2013(10):17-17.
-
5林国强,徐树传,黄建成.福建省大豆科研生产发展趋势及相应措施[J].大豆通报,2001(5):2-2. 被引量:12
-
6林永江.对黑龙江大豆播种技术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3(5):60-60.
-
7杨文钰,雍太文.南方套作大豆研究与推广工作交流会在四川成都成功召开[J].大豆科技,2010(1):42-43.
-
8黄梅.发展吉林省大豆产业的对策[J].农业与技术,2006,26(4):9-10. 被引量:2
-
9李卫东,梁慧珍,卢为国,王树峰,王庭峰,张冰.实施跨越计划 发挥我省优质大豆优势[J].河南农业科学,2002,31(4):4-6.
-
10刘玉芝,刘佳,赵青,石永晶,尚东辉.限制吉林省大豆生产的主要因素及采取措施[J].大豆科技,2008(6):20-22.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