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后现代、后殖民批评与海外中国文学研究——以王德威的研究为中心
被引量:
1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以对王德威的四本代表专著的分析为中心,并兼及其他海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对海外学者在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的立场之上,在新历史主义与福柯的权力系谱学方法论下,以保守主义的视野审视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建构历程的学术探索作了回顾和反思,指出应该区别后现代主义的"历史性"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化"立场,建立一种能够真正阐释文学现代性和历史现代性之间互动关联的历史阐释学研究方法。
作者
王晓平
机构地区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7-106,共10页
Literary Review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海外学者
中国文学研究
王德威
后殖民批评
新历史主义
文学的现代性
历史唯物主义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58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21
1
David Wang Der-wei, Fin-de-siecle Splendor : Repressed Modernities of Late Qing Fiction, 1849-1911 (Stanford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
宋伟杰译.《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
Anthony Giddens, The Consequence of Modernity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
4
中文版《现代性的后果》,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
5
Fredric Jameson, A Singular Modernity : Essay on the Ontology of the Present (London, Verso, 2002) .
6
季进.
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王德威教授访谈录[J]
.书城,2008,0(6):5-12.
被引量:34
7
David Wang, Fin-de-siecle Splendor, p.121, p120, p50-61, p30-35, p22, p15, p21, p5.
8
Tang Xiaobing, Review of Fin-de-Siecle Splendor: Repressed Modernities of Late Qing Fiction, 1849-1911,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Vol. 58, No. 2, 1998, 627.
9
Tang Xiaobing, Review of Fin-de-Siecle Splendor: Repressed Modernities of Late Qing Fiction, 1849-1911,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Vol. 58, No. 2, 1998, 186.
10
Tang Xiaobing, Review of Fin-de-Siecle Splendor : Repressed Modernities of Late Qing Fiction, 1849-1911, p628-630, p623.
共引文献
33
1
李贞玉.
论舒婷诗中的延宕心理——以1966年至1979年的创作为主[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1):38-42.
2
庞书纬.
以“中国”的方式想象中国——读王德威《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兼谈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汉学化”问题[J]
.中国比较文学,2011(3):143-146.
被引量:5
3
汤拥华.
“抒情传统说”应该缓行——由王德威《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在北大的八堂课》引发的思考[J]
.文艺研究,2011(11):127-134.
被引量:16
4
刘毅青.
作为文化认同的抒情美学传统[J]
.中国文学研究,2011(4):101-105.
被引量:8
5
牛学智.
通观视野与空间概念批评——由王德威批评实践说开去[J]
.扬子江(评论),2012(1):32-40.
被引量:4
6
张晓婉.
想象王德威的方法——试论王德威的“福柯式”历史观[J]
.华文文学,2012(3):108-115.
被引量:4
7
李杨.
“抒情”如何“现代”,“现代”怎样“中国”——“中国抒情现代性”命题谈片[J]
.天津社会科学,2013(1):100-110.
被引量:15
8
王晓平.
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文化研究在美国[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3(2):19-29.
被引量:2
9
毕红霞.
作为方法与视角的“抒情传统”——王德威《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臆解[J]
.文艺争鸣,2013(3):136-139.
10
赵双花.
抗战时期国统区小说抒情内涵新探——兼及新时期以来的研究综述[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4):63-67.
同被引文献
58
1
李凤亮.
“华语语系文学”的概念及其操作——王德威教授访谈录[J]
.花城,2008(5):199-208.
被引量:13
2
冯金红.
评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J]
.文学评论,1999(4):139-141.
被引量:4
3
冷露.
评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说[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2):145-155.
被引量:15
4
田祝,刘浪.
被压抑与未被压抑的现代性——《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重新评价》质疑[J]
.中文自学指导,2005(1):72-74.
被引量:3
5
王彬彬.
胡搅蛮缠的比较——驳王德威《从“头”谈起》[J]
.南方文坛,2005(2):37-42.
被引量:18
6
林分份.
史学想象与诗学批评——王德威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J]
.当代作家评论,2005(5):96-106.
被引量:5
7
陈平原.
分裂的趣味与抵抗的立场——鲁迅的述学文体及其接受[J]
.文学评论,2005(5):48-62.
被引量:44
8
张志云.
一个错位的“晚清”想象——评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说[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4):67-72.
被引量:4
9
郜元宝.
“重画”世界华语文学版图?——评王德威《当代小说二十家》[J]
.文艺争鸣,2007(4):6-10.
被引量:9
10
温儒敏.
谈谈困扰现代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
.文学评论,2007(2):110-118.
被引量:52
引证文献
11
1
廖望.
“多元变革时代”与“多元现代性”视野下的中国小说——评王晓平《追寻中国的“现代”:“多元变革时代”中国小说研究1937—1949》[J]
.学术评论,2023(1):60-67.
2
曹晨光.
悲惨命运的女性书写[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12):100-101.
3
毕红霞.
我们为何批评王德威——兼论面对“海外汉学”的复杂心态[J]
.当代文坛,2013(3):32-35.
被引量:1
4
龙其林.
王晓平《追寻中国的“现代”》刍议[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4):194-198.
5
夏伟.
从“语义位移”到“时代错置”——论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的史述策略[J]
.学习与探索,2016(11):167-173.
6
夏伟.
“吊诡”在晚清与“五四”之间——论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之得失[J]
.南方文坛,2017(2):95-103.
7
苏文健.
抒情传统与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再出发——以王德威为中心[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3(1):52-59.
8
苏文健.
“抒情传统”与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再出发——以王德威为中心[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7(1):82-89.
9
赵炎秋,樊祥.
似真与谑仿:王德威对中国现实主义的重勘[J]
.文艺争鸣,2024(2):95-101.
10
王晓平.
在“历史性”与“文学性”之间的辩证阐释——论吴晓东《文本的内外》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进展[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4(7):245-260.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郑依晴.
海外中国抒情传统研究二十年[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6(1):74-79.
1
李依晴.
明代李贽的文学造诣与成就[J]
.兰台世界(下旬),2012(9):56-57.
2
张景超.
从女神、女王到女佣——新时期女性形象的系谱学管窥[J]
.黄河文学,2014(4):116-118.
3
龙其林.
王晓平《追寻中国的“现代”》刍议[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4):194-198.
4
张馥洁.
现代性视野下的海派文学[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7,27(4):49-51.
被引量:1
5
蒋国斌.
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研究的可喜收获──简评《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J]
.创作与评论,1996(2):62-63.
被引量:1
6
柴红梅.
开拓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视野——评刘伟《“日本视角”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J]
.学理论,2013(27):181-182.
7
卡利斯.雷塞沃斯奇思,傅修延.
系谱学批判:米歇尔·福柯与思想体系[J]
.文艺理论研究,1993(5):93-97.
被引量:4
8
邱慧婷.
荒野的救赎(一)——从《玫瑰门》的竹西谈起[J]
.教育观察,2015,4(4):89-91.
9
吴景明.
从争鸣立场到时代镜鉴——《文艺争鸣》学术主体意识的建构历程[J]
.当代文坛,2014(3):116-120.
被引量:1
10
王晓平.
论八十年代“先锋小说”中的历史经验与形式实验[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12):1-16.
被引量:2
文学评论
201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