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参考文献4
-
1史良方.学生认知与优化教学[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
2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
3李维.心理学百科全书(第一卷)[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
4[美]阿瑟·S·雷伯.心理学词典[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共引文献77
-
1王昕.元认知监控及其在体育学习中的作用[J].体育世界,2008(2):46-48. 被引量:1
-
2杨文滢,徐穗,余东.从试点到深化——大学英语改革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外语界,2006(S1):92-95. 被引量:17
-
3陈强.论学业求助策略及其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1(1):70-71. 被引量:1
-
4屈秦娟.中学生认知学习策略随年龄变化的调查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S1):114-116.
-
5葛晓春.基于Internet的远程学习模式与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1(11):56-58. 被引量:15
-
6李艳华.试论外语教学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培养[J].社会科学家,2007,22(S2):291-292. 被引量:1
-
7袁莉莉.论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培养[J].神州,2014(17):131-132.
-
8托娅,乔爱玲.人本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外语教学原则[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7(7):114-116. 被引量:6
-
9张桂芳,秦小文.教学评价中的困惑与思考(下)[J].中小学管理,2001(10):42-43. 被引量:2
-
10陈春意.加强综合素质培养 成就个人事业[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3(B08):54-57.
同被引文献88
-
1麻丽华.教师素质与高职校本课程的开发[J].文教资料,2006(15):25-26. 被引量:1
-
2冯铁山,田云伏.试论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04(4):71-74. 被引量:3
-
3王惠来,赫慧.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能力素质的探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5,6(1):12-15. 被引量:16
-
4高岩.关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师能力问题的研究及启示[J].教育探索,2005(4):104-106. 被引量:14
-
5周志良.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开发建设校本课程[J].上海教育科研,2005(5):81-81. 被引量:12
-
6张文军,郭宏群.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方式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5,34(12):37-41. 被引量:1
-
7李斌.关于教师能力结构的分析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6):54-56. 被引量:23
-
8操太圣,卢乃桂.教师赋权增能:内涵、意义与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6,26(10):78-81. 被引量:71
-
9王廷山.关于教师参与课程设计几个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2):76-77. 被引量:11
-
10施良方.课程[M].理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30.
引证文献18
-
1赵丽娜,宁晓芳.关于开发校本课程的探索[J].文学教育(中),2010(12):138-138. 被引量:1
-
2王萍,刘超,杨庆红.高校教师课程能力的培养[J].金融教育研究,2008,22(5):115-116. 被引量:1
-
3赵胜利.美术新课程理念对教师的挑战[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07X):56-57. 被引量:2
-
4杨红英,赵胜利.美术新课程理念与教师课程文化缺位[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5(11):44-45. 被引量:2
-
5Fredrik Nilsson.安防产业融合脚步加快 十大因素捧红网络摄像机[J].电子测试(新电子),2006(4):41-45.
-
6王伟,张春旭,周广昌.教师参与高职校本课程开发的对策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7,9(2):42-43.
-
7张艳辉.论高校教师的课程编制能力——基于默会知识的角度[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4):58-61. 被引量:3
-
8孟艳.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8,29(4):113-116.
-
9韩悦.中日教师的能力比较——以课程资源开发能力与课程评价能力为例[J].学园,2013(33):26-26.
-
10潘莹莹.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2014,0(7):37-38.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143
-
1刘伟洋,赵会芝,马春兴,苏晓丽.课程内容的心理语言学理解[J].文教资料,2008(7):39-40.
-
2程永润.试论普通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和程序[J].文教资料,2008(33):118-119. 被引量:1
-
3王素.转变思想观念 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6(3):48-50. 被引量:2
-
4李百艳.高职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应具备的素质[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21-23. 被引量:1
-
5叶蓁,李垠鹏.体育教学中教师的缄默知识及其传递方式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3(1):220-221. 被引量:1
-
6连瑞琼.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成功,2009(1):51-51. 被引量:4
-
7王萍,刘超,杨庆红.高校教师课程能力的培养[J].金融教育研究,2008,22(5):115-116. 被引量:1
-
8潘望远.谈职教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素质[J].职业技术教育,2004,25(19):52-53. 被引量:3
-
9覃章成.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价值与策略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9):54-58. 被引量:17
-
10陈振华.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自我更新[J].当代教育科学,2004(21):39-43. 被引量:4
-
1侯松涛.课程资源开发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0(7S):15-16.
-
2潘玉秀.论农村小学教师课程资源开发能力的培养[J].广西教育,2014,0(21):8-8.
-
3张圣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民营科技,2014(8):276-276. 被引量:1
-
4唐正妹.初中数学教师素质在新课标中的体现[J].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09(3):139-139.
-
5李宝山,王巨洲.浅谈日本教师继续教育的做法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1(7):61-62. 被引量:6
-
6尚菲.浅谈日本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7(1):56-57. 被引量:1
-
7教师需要哪些新的技能?[J].四川教育,2002(5):23-23.
-
8李姗姗.高中教师选修课程开发能力调查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4,16(5):37-40.
-
9李朝辉,王保中.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2001(4):20-22. 被引量:5
-
10张森,张冰清.高效课堂对初中教师能力的新要求[J].学苑教育,2011(10):15-15.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