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6-133,共8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参考文献36
-
1洪迈.《夷坚志》之丁卷九.
-
2《清史稿》卷五百十一《列女四》.
-
3宋·庄绰.《鸡肋编》卷下.
-
4李剑国.《朱代传奇叙录》,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14页.
-
5安遇时.《百家公案》卷六,第五十三回《义妇为前夫报仇》.朴在渊校注,韩国江原大学校出版部,1994年版.
-
6萧相恺.《欢喜冤家》考论[J].明清小说研究,1989(4):65-77. 被引量:8
-
7孔齐.《至正直记》卷三.
-
8冯梦龙.《情史》卷十四.
-
9《情史》卷十四.
-
10张培仁.《妙香室丛话》卷十三.
共引文献24
-
1孙逊,葛永海.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东京故事”[J].文学评论,2004(4):97-107. 被引量:7
-
2谭帆.小说学的萌兴——先唐时期小说学发覆[J].文学评论,2004(6):15-22. 被引量:4
-
3王立.古代通俗文学中侠女盗妹择夫的性别文化阐释[J].中国文化研究,2000(2):123-129. 被引量:6
-
4张璞,熊江梅.《欢喜冤家》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文学研究,2002(3):38-41. 被引量:2
-
5王冉冉.从“文”到“学”——清中叶传统小说观念的回归与歧变[J].明清小说研究,2005(1):24-33. 被引量:1
-
6孙强.晚明经营性赊卖赊买初论[J].社会科学战线,2006(4):282-285.
-
7李斯颖.布洛陀经诗文本与母题浅析[J].广西民族研究,2007(1):114-120. 被引量:5
-
8李道和.晋唐小说螺女故事考论[J].文学遗产,2007(3):41-50. 被引量:9
-
9艾伯华(Wolfram,Eberhard),董晓萍(译).丁乃通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以口头传统与无宗教的古典文学文献为主[J].民族文学研究,2008,26(3):165-170. 被引量:1
-
10刘卫英.明清小说宝物描写的形态与功能[J].明清小说研究,2008(3):54-65.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39
-
1陈建宪.《白水素女》“偷窥”母题发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8(2):96-101. 被引量:16
-
2刘晓春.灰姑娘故事的中国原型及其世界性意义[J].中国文化研究,1997(1):100-106. 被引量:30
-
3潘建国.《欢喜冤家》与《杜骗新书》[J].明清小说研究,1996(2):158-171. 被引量:5
-
4王立.美狄亚复仇与中国古代“醒悟嫁仇”及杀子雪怨传说[J].中国比较文学,1995(1):54-62. 被引量:5
-
5武文.裕固族《格萨尔故事》内涵及其原型[J].民族文学研究,1991,9(1):78-82. 被引量:4
-
6齐红伟.桃花意象与阿妮玛原型[J].江苏社会科学,1997(3):138-143. 被引量:2
-
7王霄兵,张铭远.民间故事中的考验主题与成年意识[J].民族文学研究,1989,7(3):3-8. 被引量:2
-
8高远东.歌吟中的复仇哲学——《铸剑》与《哈哈爱兮歌》的相互关系读解[J].鲁迅研究月刊,1992(7):37-41. 被引量:7
-
9莫言.谁是复仇者?——《铸剑》解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3):107-111. 被引量:31
-
10王立.古代通俗文学中侠女盗妹择夫的性别文化阐释[J].中国文化研究,2000(2):123-129.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9
-
1凌逾.论二十世纪华文文学中的“弃妇”与“反弃妇”话语——以鲁迅和西西为例[J].华文文学,2008(3):63-69.
-
2丁晓辉.母题、母题位和母题位变体——民间文学叙事基本单位的形式、本质和变形[J].民族文学研究,2013,31(1):5-19. 被引量:15
-
3陈晓燕.中西方“灰姑娘型”民间故事比较——以《叶限》和《灰姑娘》为例[J].焦作大学学报,2013,27(4):21-22. 被引量:3
-
4王瑞玲,胡瑞燕.北京西南地区民间传说地区分布与母题类型调查[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5,29(6):58-64.
-
5何春晖,陈露丹.城市品牌国际化传播中的讲故事模型探索——基于杭州的定性研究[J].对外传播,2018(6):23-26. 被引量:8
-
6胡荣波.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释梦学说解读《水随天去》[J].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9(1):90-91.
-
7汪生宇.德昂族民间故事的母题分析[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29(3):40-43.
-
8邓仙湖,于敏.泰傣“孔雀公主型”故事的比较研究——以《召树屯》和《素吞王子》为例[J].保山学院学报,2023,42(3):75-81.
-
9桂亚飞,古大勇.鲁迅研究述评(2023年)[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24,44(11):1-17.
-
1陈祎满.抗争与考验——美狄亚故事与中国“难题求婚”型故事的比较[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32-35.
-
2刘建.康拉德小说的复型叙事结构[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2,0(4):113-114. 被引量:1
-
3作品欣赏[J].青年文学,2010(3).
-
4李景华.一个异常复杂的性格——也谈蒋纯祖[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12(4):53-56.
-
5荀夜羽.从江流儿到“齐天大圣”的我们[J].雪花,2016(10):110-112.
-
6荀夜羽.从江流儿到“齐天大圣”的我们[J].读者(原创版),2015,0(9):30-31.
-
7佘向军.寻找的悲剧与悲剧的寻找──论彭燕郊的诗歌创作[J].创作与评论,1996(6):64-68.
-
8王彬彬.当代小说中的创伤报复型人物——兼谈“改革者”形象塑造[J].文艺评论,1988(2):37-41. 被引量:1
-
9彭岚嘉,孙胜杰.中国当代小说中的“江流儿”及其原型[J].江西社会科学,2014,34(3):97-101.
-
10杨琪.解读小说《黑暗的心》的艺术特征[J].作家,2012(6):88-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