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32,共8页
Journal of Management World
参考文献6
-
1杨仕辉,张娟.不完全信息倾销与反倾销博弈[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17(11):42-45. 被引量:6
-
2杨仕辉.外国对华出口商品反倾销比较研究[J].统计研究,2000,17(1):16-22. 被引量:35
-
3李炼.关于我国反倾销对策的法律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1998(1):106-115. 被引量:22
-
4杨仕辉,张娟.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倾销与反倾销动态博弈[J].中国管理科学,2000,8(1):43-50. 被引量:15
-
5张维迎,马捷.恶性竞争的产权基础[J].经济研究,1999,34(6):11-20. 被引量:280
-
6杨仕辉.反倾销博弈与逆向选择[J].世界经济,2000,23(1):35-42. 被引量:51
二级参考文献7
-
1泰勒尔 张维迎(译).产业组织理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8..
-
2张维迎.控制权损失的不可补偿性与国有企业兼并中的产权障碍[J].煤炭经济研究,1998(10):21-22. 被引量:57
-
3武义海.浅谈对美冻煮淡水小龙虾仁反倾销应诉败诉原因[J].对外经贸实务,1998(3):41-41. 被引量:7
-
4张维迎,马捷.恶性竞争的产权基础[J].经济研究,1999,34(6):11-20. 被引量:280
-
5潘燕,卢钢.反倾销,一个亟待关注的话题[J].瞭望,1998(31):14-17. 被引量:11
-
6杨仕辉.反倾销博弈与逆向选择[J].世界经济,2000,23(1):35-42. 被引量:51
-
7杨仕辉.外国对华出口商品反倾销比较研究[J].统计研究,2000,17(1):16-22. 被引量:35
共引文献372
-
1张红霞,卢超,王鼎.排污权交易政策、寻租与企业创新效率——基于中国不同所有制上市企业的微观数据检验[J].产业经济评论(山东),2020(3):119-142.
-
2郭彦男,李昊楠.国有资本收益、利润转移与国企利润[J].财经研究,2020,0(2):96-110. 被引量:24
-
3徐世江.经济转轨期国有企业退出的效率命题略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6.
-
4杨仕辉.回应反倾销博弈[J].中国管理科学,2003,11(z1):274-278. 被引量:1
-
5杨淑伶,张秀昇.机票价格市场化的博弈分析[J].商业研究,2002(23):10-13.
-
6徐瑞平,孙伟,张根能.陕西苹果汁企业对美反倾销博弈分析及建议[J].运筹与管理,2004,13(3):104-106.
-
7安静,范晓达.如何应对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反倾销”?[J].职大学报,2007(3):94-95.
-
8郑亮.困境中的突破——浅析中国企业应诉国外反倾销现状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08(12):47-48. 被引量:2
-
9庄培章.对企业价格竞争策略的思考[J].三明学院学报,2002,20(3):58-64. 被引量:1
-
10张凤海,春名章二.关于国有经济合理比重的理论分析——对数量竞争的考察[J].政治经济学评论,2003(2):49-61.
同被引文献125
-
1宋程丽.面对欧元:我国外贸企业的对策[J].开放导报,1999(9):44-45. 被引量:1
-
2李炼.关于我国反倾销对策的法律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1998(1):106-115. 被引量:22
-
3杨伟国.欧盟对华反倾销政策最新动向[J].欧洲研究,1998,19(6):46-51. 被引量:5
-
4张灵强.欧洲共同体的外贸管理制度[J].欧洲研究,1998,19(3):90-94. 被引量:1
-
5休.斯多克,杨国华,孟庆欣,彭敏外.欧盟对华反倾销的法律与实践——一个欧洲律师的观点[J].法学评论,1999,17(5):61-70. 被引量:15
-
6龚柏华.欧盟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评析[J].法学评论,1998,16(5):100-103. 被引量:7
-
7中国最大工业企业的分布及规模经济状况课题组.中国最大工业企业的分布及规模经济状况[J].中国社会科学,1995(5):20-34. 被引量:3
-
8刘继兵.我国产业组织中的适度垄断和有效竞争[J].江汉论坛,1995(9):15-18. 被引量:2
-
9杨仕辉,程崇祯.中外倾销与反倾销博弈[J].财经理论研究,1998(3):36-40. 被引量:3
-
10赵瑾.特殊待遇——美国对华应用“非市场经济条款”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J].国际贸易,2004(7):4-7. 被引量:5
引证文献36
-
1杨仕辉.国际保障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我国对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10):16-23. 被引量:8
-
2黄蕙.中国实行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但也不乏混业经营的空间 在“混业”边缘热身[J].瞭望,2002(6):35-36.
-
3杨仕辉.论WTO保障措施制度与我国产业保护[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8(6):3-7. 被引量:1
-
4王世春,叶全良.“非市场经济地位"与对华反倾销对策性研究[J].财贸经济,2005,26(5):59-64. 被引量:29
-
5赵楠.基于外部性的可实施产权——对规避反倾销“搭便车”行为的探讨[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26(3):109-112. 被引量:2
-
6肖武岭.浙江频繁遭遇贸易摩擦的原因与对策[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3):14-17. 被引量:3
-
7杜文和.李世南印象[J].今日浙江,2006(1):59-59.
-
8许全林.当前中国应对反倾销的策略分析[J].巢湖学院学报,2004,6(2):30-32.
-
9冯巨章.企业合作过程与商会协调行动——以反倾销为例[J].中国经济问题,2006(5):41-47.
-
10陆骏驰.浅议反倾销中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6(11S):30-3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95
-
1谢廷宇,李琪.不确定性下的反倾销更严重了吗?——来自23个经济体的经验证据[J].经济问题探索,2021(5):156-164.
-
2陈雯,范茵子,张永宇.美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与中国企业的出口行为[J].国际贸易问题,2021(10):34-53. 被引量:10
-
3印中华,田明华,孟辕.提高我国劳工待遇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和对策[J].北方经贸,2006(10):33-35. 被引量:1
-
4刘曼琴.刍议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8(4):222-223. 被引量:1
-
5杨仕辉.回应反倾销博弈[J].中国管理科学,2003,11(z1):274-278. 被引量:1
-
6谭伊茗.中国贸易摩擦的现状与根源分析[J].社科纵横,2006,21(5):38-39.
-
7邹嫄.中国应对反倾销的对策思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z1):75-76. 被引量:1
-
8张雪军.我国企业被诉倾销的特点、成因及对策[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3,15(3):114-117.
-
9徐春祥,林萌.欧盟贸易政策的保护性研究[J].商业经济,2004(2):7-9. 被引量:1
-
10周启良.FDI与反倾销的关系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23-28.
-
1周吉林.WTO 和反倾销规则初探[J].金山企业管理,2001(2):14-17.
-
2王丽娜,周明月,姜萍.国际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及对策[J].山东对外经贸,1999(12):21-24.
-
3胡际春.反倾销:我国出口企业的一个沉重话题[J].集团经济研究,2000(12):39-42.
-
4石耀东.关于国外对华反倾销诉讼的若干思考[J].经济要参,2001(48):2-7. 被引量:1
-
5傅东辉.如何制止国外对华违法滥用反倾销[J].中国贸易救济,2009(1):17-23.
-
6杨娜.对华反倾销的滥用及其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7(5):837-837.
-
7李秀云,张淑芳,刘大龙.应对反倾销:为WTO上一课[J].改革与理论,2000(10):37-39.
-
8沈永昌.苦涩的7:410[J].商务与法律,2002(1):39-39.
-
9田亦夫.国外对华反倾销的特点、原因与我国的对策[J].资料通讯,2002(9):17-20.
-
10张桂红.对华反倾销的成因及对策——兼谈中国律师应对反倾销案[J].律师世界,2002(9):34-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