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新区土地开发模式对本溪市新城区开发建设之启示
被引量:2
出处
《辽宁经济》
2000年第6期45-45,共1页
Liaoning Economy
同被引文献18
-
1李王鸣,李疏贝.杭州都市区新城发展特点与发展策略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32(1):108-114. 被引量:8
-
2郑国,王慧.中国城市开发区研究进展与展望[J].城市规划,2005,29(8):51-58. 被引量:45
-
3赵学彬.巴黎新城规划建设及其发展历程[J].规划师,2006,22(11):95-97. 被引量:15
-
4彭震伟.上海大都市地区新城发展与规划的思考——以上海南桥新城规划为例[J].城市,2007(2):3-5. 被引量:2
-
5赵国富,王守清.基础设施BOT/PPP项目中的政府责任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05Z):194-195. 被引量:19
-
6[8]PARK J D.The Special Economic Zones of China and their Impacts on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M].Westport,CT: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1997:1-52.
-
7[9]CARTIER T.Globalizing South China[M].London:Blackwell Publishers,2001:2-66.
-
8王宏远,樊杰.北京的城市发展阶段对新城建设的影响[J].城市规划,2007,31(3):20-24. 被引量:20
-
9孙梦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J].城市规划,2001,(1):23-24.
-
10Keams Ade.2000.New Challenges for Urban Governance:Introduction to the view Issue.Urban Studies,37(5-6),845.
二级引证文献11
-
1胡守勇.新城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2011(1):102-105. 被引量:1
-
2肖琳子,童中贤.城市化加速时期的新城发展研究[J].中国名城,2012(10):14-20.
-
3玉树伟,黄科鸣,张雪旺.城市新区开发模式研究综述[J].大众科技,2012,14(11):198-201.
-
4蒋晓岚.大湖城市合肥:城市建设模式与滨湖新区产业支撑[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1):27-31. 被引量:3
-
5秦颖.基于区域综合开发的投融资规划思路探讨——以天津为例[J].经济视角(下),2013(5):27-28. 被引量:5
-
6刘岿威,李贺.产业开发区带动城市新区发展模式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轻纺经济区为例[J].建设科技,2013(13):79-79.
-
7王法成,余颖,秦海田,邱强.特大城市新兴大型聚居区规划转型--以重庆主城大型聚居区规划实践为例[J].城市规划,2013,37(8):40-45. 被引量:3
-
8齐骥.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空间的组织类型及规划思路[J].城市观察,2013(5):113-121. 被引量:1
-
9孟延春,乔小勇,刘翔宇,孟庆国.基于VAR模型的产业间关联影响实证研究--以济南西部新城为例[J].宏观质量研究,2013,1(3):50-62. 被引量:2
-
10李金林,李璐,欧阳哲.基于生态理念的北京市新城发展模式[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1):89-95. 被引量:1
-
1贺军,汤明旺.国内开发区发展面临重大调整[J].银行家,2012(7):33-36. 被引量:1
-
2向宗鼎.重庆南岸茶园新城区开发再现热潮[J].重庆与世界,2003(10):40-41.
-
3谈锦钊.城市更新:广州城市建设面临的转折点——与蔡穗声同志商榷[J].广州研究,1988(11):36-39.
-
4张召.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城市建设路径探索[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5):45-47. 被引量:3
-
5“四石”发力引领平桂做强做大碳酸钙产业[J].中国粉体工业,2015,0(4):35-36.
-
6陈茂.江北滨江路沿线开发利用分析[J].重庆改革,2003(6):46-47.
-
7王翔,戴桂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专业镇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珠三角产业社区的视角[J].贵州社会科学,2014(3):75-79. 被引量:9
-
8钱运春,郭琳琳.新浦东融入世界经济的跨越[J].浦东开发,2010(4):24-26.
-
9任天顺.实施五大战略 推进汾西转型跨越发展[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1,34(5):3-5.
-
10王晓丽,庄宇.肇东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探讨[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23):13-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