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王官之学到经学儒学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王官之学是指王室官方所掌控和应用的思想学说。三代既有教有学有师,又有册有书有盘有铭为之传遗后世,表明王官之学不仅早已存在,而且包罗广泛。其特点是以官为师,以古为训,以六艺之学为核心。孔子所开创的儒家学说,实质上是儒家解经之学,是经学的社会形态,经学则是儒学的学术内核。儒学由经学而生,经学由王官之学而来。
作者
董恩林
机构地区
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所
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9-37,共9页
Confucius Studies
关键词
王官之学
经学
儒学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3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130
同被引文献
4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12
1
杜维明.
儒学的理论体系与发展前景[J]
.中华文化论坛,1999(1):114-117.
被引量:9
2
.《郭店楚墓竹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第174页.
3
廖名春.
清华简与《尚书》研究[J]
.文史哲,2010(6):120-125.
被引量:41
4
高婧聪.
从上博简《竞建内之》所引商史事看经学在战国时期的传承[J]
.管子学刊,2010(1):104-108.
被引量:6
5
曹毓英.
《周礼》伪书说商兑[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27(5):99-107.
被引量:1
6
金景芳.《(周礼)浅谈》,载杨伯峻主编《经书浅谈》,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42-50页.
7
朱红林.
里耶秦简“金布”与《周礼》中的相关制度[J]
.华夏考古,2007(2):112-117.
被引量:10
8
张富祥.
从王官文化到儒家学说──关于儒家起源问题的推索和思考[J]
.孔子研究,1997(1):40-55.
被引量:11
9
李学勤.
国学与经学的几个问题[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2):5-12.
被引量:7
10
李学勤.
出土文物与《周易》研究[J]
.齐鲁学刊,2005(2):5-9.
被引量:19
二级参考文献
33
1
胡家聪.
《管子》中“王、霸”说的战国特征——兼论《管子》并非管仲遗著[J]
.管子学刊,1992(3):10-14.
被引量:2
2
李学勤.
试释楚简《鲍叔牙与隰朋之谏》[J]
.文物,2006(9):90-96.
被引量:23
3
刘信芳.
竹书《鲍叔牙》与《管子》对比研究的几个问题[J]
.文献,2007(1):15-21.
被引量:7
4
鲁家亮.
《鲍叔牙与隰朋之谏》与《管子·戒》对读札记[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3):97-99.
被引量:5
5
.《晋书·刑法志》[M].中华书局,1974年版..
6
杨筠如.《尚书覈诂》,第413-414页,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7
王国维.《高宗肜日说》,《观堂集林》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8-31页.
8
陈剑.谈谈《上博(五)》的竹简分篇,拼合和编联问题[Z].简帛研究网,2006-2-19.
9
陈伟.《竞建内之》《鲍叔牙与隰朋之谏》零识[Z].简帛研究网,2006-2-22.
10
王守功,许淑珍.临淄后李齐国陶文[A].揖芬集:张政烺先生九十华诞纪念文集[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335.
共引文献
130
1
刘国忠.
清华简与西周史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2021(1):68-82.
被引量:5
2
李竞恒.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J]
.原道,2020(1):205-216.
3
卢燕宁.
中国儒家哲学的起因新论[J]
.大众科技,2004,6(4):32-33.
4
彭林.
始者近情 终者近义——子思学派对礼的理论诠释[J]
.中国史研究,2001(3):3-14.
被引量:11
5
王振复.
郭店楚简《老子》的美学意义——老子美学再认识[J]
.学术月刊,2001,33(11):51-58.
被引量:1
6
欧阳祯人.
从“反古复始”到“反善复始”[J]
.江汉考古,2002(1):73-78.
7
吴丹.
对中华文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前景的思考[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4,3(6):22-24.
8
姚小鸥.
《诗经·关雎》篇与《关雎序》[J]
.文艺研究,2001(6):81-87.
被引量:11
9
韩同兰.
郭店楚简《老子》新札[J]
.古汉语研究,2002(2):50-51.
10
席盘林.
论子思的臣道思想[J]
.孔子研究,2001(1):64-7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44
1
赵吉惠.
《史记·论六家要指》的文本解读与研究[J]
.人文杂志,1997(6):82-86.
被引量:5
2
张岱年.
如何研究国学[J]
.文史哲,1994(3):32-33.
被引量:3
3
王小林.
“国学”的迷思[J]
.书城,2011(3):19-29.
被引量:2
4
王富仁.
“新国学”论纲(上)[J]
.社会科学战线,2005(1):87-113.
被引量:49
5
刘长林,孙关龙,杨伟国,李世辉,宋正海,周明,袁立,徐道一,徐德江,徐钦琦,商宏宽.
“自然国学”宣言──为中华科技传统走向未来敬告世界人士书[J]
.汉字文化,2001(4):1-4.
被引量:13
6
王端廷.
国学不能救国,更不能强国[J]
.艺术评论,2006(4):49-54.
被引量:1
7
李金山.
论墨家思想对董仲舒新儒学体系的影响[J]
.青海社会科学,2006(4):74-77.
被引量:2
8
陈方竞.
“新国学”建构与中国现代文化——关于王富仁先生《“新国学”论纲》的思考[J]
.社会科学战线,2007(1):93-96.
被引量:2
9
舒芜.
“国学”质疑[J]
.理论参考,2007(7):46-46.
被引量:3
10
司马迁.《太史公自序》,《史记》卷130,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0册,第3303页.
引证文献
3
1
董恩林.
“国学”之争检讨[J]
.中国文化研究,2013(3):11-21.
被引量:1
2
周春健.
《汉志·诸子略》“九流十家”次序考议[J]
.江汉论坛,2016(2):69-78.
3
韩星.
董仲舒以经学为基础构建儒学思想体系[J]
.衡水学院学报,2019,21(2):17-27.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6
1
余康.
论中国传统史学向近当代史学转型[J]
.贵州文史丛刊,2016(3):52-57.
2
刘增光,倪超.
2019年儒学研究综述[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2(2):37-45.
3
李世高.
儒学与中国文化主体性的建构--韩星教授的学术研究综论[J]
.天中学刊,2021,36(3):71-77.
4
吴寰.
奉天法古:董仲舒家庭伦理思想的双重样态[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21,31(4):32-38.
5
毛卫民.
传统铁器时代中西方文明的差异化发展[J]
.金属世界,2022(1):1-9.
被引量:5
6
毛卫民,王开平.
被压抑的铁器制造与错失的工业革命[J]
.金属世界,2022(2):6-14.
被引量:2
1
蒋国保.
马一浮国学观散论[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3(2):5-11.
2
高迎刚,马龙潜.
论马一浮"六艺之学"视野中的易学研究[J]
.周易研究,2005(2):75-80.
被引量:1
3
王宝成.
隋唐皇帝好占卜[J]
.各界,2016,0(6):64-64.
4
马银琴.
荀子与《诗》[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3(3):24-30.
被引量:7
5
陈学举.
试论先秦诸子学说的共性特征[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3):52-57.
被引量:2
6
朱汉民.
儒学与“六经”的文化同源与相互生成[J]
.天津社会科学,2017(1):154-160.
被引量:1
7
王青.
说“道术将为天下裂”[J]
.管子学刊,2007(2):82-85.
被引量:4
8
姜广辉.
从孔子到董仲舒[J]
.现代人才,2014,0(1):56-58.
9
魏衍华.
儒学与战国时期社会互动研究[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4(3):81-84.
被引量:1
10
罗贵绒.
章太炎论颜元——以章太炎的《颜学》篇为中心[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5,13(1):81-86.
孔子研究
2012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