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0年第2期35-36,共2页
Social Sciences in Heilongjiang
同被引文献25
-
1陈一栋.几个知名民营企业兴衰的启示[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0,21(2):18-21. 被引量:2
-
2钱颖一.企业的治理结构改革和融资结构改革[J].经济研究,1995,30(1):20-29. 被引量:269
-
3王新驰.关于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思考[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1999(5):49-52. 被引量:6
-
4顾兆峰.论盈余管理[J].财经研究,2000,26(3):33-38. 被引量:88
-
5蔡继明,解树江.公司治理结构的国际比较─—兼论我国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与企业创新[J].南开经济研究,2000(2):22-27. 被引量:28
-
6石本仁.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模式[J].四川会计,2000(5):16-18. 被引量:4
-
7阎达五,宋建波.双元控制主体构架下现代企业会计控制的新思考[J].会计研究,2000(3):2-6. 被引量:171
-
8汤谷良.财务控制新论——兼论现代企业财务控制的再造[J].会计研究,2000(3):7-11. 被引量:148
-
9独人.张维迎进言民营企业[J].中外管理,2000(3):45-46. 被引量:7
-
10谢学仁.法人治理结构中的要素定位及其分析[J].经济师,2000(5):31-3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48
-
1苏灵,史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政府监管问题研究——基于博弈论的视角[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12):6-7. 被引量:3
-
2李晓玉,杨华.浅议我国资本市场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6,9(10):42-44. 被引量:1
-
3苏丛文.企业盈余管理的契约理论分析[J].全国商情,2005(11):38-40. 被引量:1
-
4李彬.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行为影响的研究综述[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31(S1):68-70. 被引量:5
-
5赵新彬.论我国公司经理制度的立法完善[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2(4):122-123.
-
6许波.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模式的互动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1):52-55. 被引量:19
-
7王伟,许敏.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J].经济师,2005(4):159-160.
-
8许敏,王伟.公司治理结构下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J].现代经济探讨,2005(4):62-64. 被引量:8
-
9刘炜松,周焯华,张宗益.公司治理结构中经营者盈余管理的博弈分析[J].财贸研究,2005,16(2):104-108. 被引量:14
-
10祝群,李崧.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的背景分析[J].龙岩学院学报,2005,23(2):15-17. 被引量:1
-
1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 确定国有商业银行股改重点和主攻方向[J].中国金融家,2005(1):11-11.
-
2声音[J].党政视野,2015,0(2):5-6.
-
3李俊江,潘龙.俄罗斯私有化改革的制度环境与转轨经济中的企业绩效[J].社会科学战线,2003(4):86-91. 被引量:1
-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员工持股[J].武汉宣传,2012(17):57-57.
-
5姚立根,郭欢,任丽丽,谢林.煤炭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公司治理机制优化[J].煤炭经济研究,2014,34(5):18-23. 被引量:10
-
6白雪秋.当前改革论争聚焦点评析[J].人民论坛,2014(20):18-21.
-
7童强.构建国有资产监管中财务总监制度[J].经济视角,2005,24(7):34-36.
-
8黄炜.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的合一与分离——谈当前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约束问题[J].经济工作导刊,1999(6):25-26.
-
9霍丽.试论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与产权问题[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4):48-51.
-
10郝云宏,曲亮.论国资委的“超政府性”和“准企业性”[J].中国工业经济,2004(3):22-28.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