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助跑技术对跳远成绩影响分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国内外跳远助跑技术特征的有关资料文献查阅和对比分析优秀的国内外跳远运动员助跑技术特征的统计数据,可知我国跳远运动员在助跑阶段绝对速度低的情况下,速度利用率高;着板速度下降相对明显,导致我国跳远运动员的助跑与起跳的衔接不理想,从而影响我国跳远运动员的成绩。并提出在保持高速助跑的前提下,合理把握助跑最后两步技术与节奏,是提高助跑与起跳衔接技术的关键。
作者
王亚林
杨金义
机构地区
北京市
出处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第3期28-29,共2页
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关键词
跳远
助跑
衔接技术
分类号
G823.3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7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52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5
1
陈利和.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最后两步助跑与起跳的运动学研究[J].上饶师范学院报,2007(12).
2
陈春虎,周振平,王继贤.
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起跳技术比较[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9,16(2):58-61.
被引量:17
3
卓建南,何秋华.
中外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比较与分析[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2):77-78.
被引量:16
4
陶永仲.
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对起跳技术和成绩影响的比较研究[J]
.贵州体育科技,2006(4):30-35.
被引量:1
5
钱铁群.
跳远助跑最后2步步长变化对起跳诸因素的影响[J]
.中国体育科技,2002,38(5):49-50.
被引量:22
二级参考文献
27
1
许树海,郑和平,黄天林,许同海.
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特征[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6,13(1):56-59.
被引量:25
2
李爱东,别春香.
黄乐技术分析[J]
.田径,2001(7):16-17.
被引量:1
3
章碧玉,吴小五,陈美仪,黄化礼.
对提高我国跳远成绩有效途径的探讨[J]
.体育科学,1997,17(3):37-40.
被引量:58
4
杜利军.
田径跳跃项目助跑问题文献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1987,23(7):5-13.
被引量:9
5
韩敬.
论现代跳远起跳技术的主要特征[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2,9(4):38-42.
被引量:16
6
布吕格曼,艾康伟,林宾芳,张铭.
第六届世锦赛生物力学研究报告[J]
.田径,1998,0(7):15-18.
被引量:68
7
冯树勇,唐俊成.
从雅典世锦赛看当今跳远技术发展趋势[J]
.田径,1998,0(6):25-27.
被引量:31
8
褚根英,徐爱兰.
助跑最后两步变化与跳远起跳重直速度的关系[J]
.浙江体育科学,1992,14(1):13-15.
被引量:3
9
林益茂.
试论提高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J]
.福建体育科技,1992,11(3):29-33.
被引量:7
10
姜孟春,夏祥鹤.
关于提高跳远跑跳结合技术和能力的研究[J]
.体育与科学,1995,16(5):20-23.
被引量:13
<
1
2
3
>
共引文献
52
1
马俊明,周巧玲.
男子跳远运动员不同起跳级次及其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5):44-47.
被引量:1
2
朱旭红.
我国跳远运动员最后两步助跑速度变化探析[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5):96-97.
被引量:1
3
李昭文.
跳远技术研究综述[J]
.体育研究与教育,2011,26(S2):184-185.
4
楼杭英,余丁友.
高水平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2步水平速度损失原因的运动学分析[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22(3):100-102.
被引量:4
5
王少春,闻一平.
现代男子跳远运动发展趋势[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20(5):68-70.
被引量:8
6
刘生杰,李建英.
心理定向—动作速度合成法在跳远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05,41(2):28-30.
被引量:3
7
李宏印,张勇,王兴林.
男子跳远运动员垂直速度变化对成绩影响探讨[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4):86-89.
被引量:2
8
吕仙利,张妮.
跳远起跳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综述[J]
.安康师专学报,2006,18(5):72-75.
被引量:8
9
李建臣,赵华恩.
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助跑与起跳衔接技术运动因素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2):41-43.
被引量:4
10
游欢,陈国华.
浅议跳远教学中助跑起跳的有机结合[J]
.科技信息,2007(29):236-237.
被引量:2
<
1
2
3
4
5
6
>
同被引文献
5
1
张兴生.关于跳远助跑速度利用率文献综述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2010(3).
2
许滨,许晶.对跳远助跑踏板准确性的探讨[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六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2013:4.
3
滕建刚,马俊明.
跳远助跑技术关键影响因素分析[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24(2):58-60.
被引量:7
4
赵凤英,王志强.
对跳远助跑技术的研究分析[J]
.中国体育教练员,1998,0(2):12-13.
被引量:11
5
张伟.
对跳远助跑技术的分析[J]
.才智,2011,0(2):314-31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张晓波.
跳远助跑技术影响因素综述[J]
.搏击(体育论坛),2015,7(3):49-5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郁茹,张之云.
浅谈三级跳远助跑技巧的训练[J]
.现代职业教育,2016,0(10):121-121.
1
齐文德,杨洪慧.
助跑技术对跳远成绩的影响分析[J]
.俪人(教师),2014,0(22):309-309.
2
李光敏.
对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利用率的研究[J]
.商情,2013(6):305-305.
3
寇俊喜.
加强助跑技术及心理素质训练提高跳远成绩[J]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2):67-67.
4
徐长虹,孙静.
重视青少年跳远运动员训练中的摆臂动作[J]
.少年体育训练,2002,0(4):36-36.
5
张继亮.
浅谈三级跳远助跑技术的训练[J]
.田径,2007(7):12-14.
6
金跃明.
三级跳远训练法浅析[J]
.职业时空,2007,3(07S):34-34.
被引量:1
7
郭玉军,尉宏.
跳远运动员弹跳力训练示例[J]
.中国学校体育,1990(6):55-56.
8
应敏觉.
浅析三级跳远运动员训练[J]
.俪人(教师),2016,0(16):171-171.
9
鱼得海.
论助跑与起跳在跳远中的作用[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17(S1):64-71.
被引量:2
10
卓建南,何秋华.
中外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比较与分析[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2):77-78.
被引量:16
<
1
2
>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王宇斌
彭同江
李建康
汪灵
王登红
管俊芳
林金辉
王汝成
毛景文
相关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科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相关主题
云母
薄片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