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民族复兴下施剑翘复仇案的多重分析 被引量: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施剑翘复仇案发生于1935年,正值民族危亡之际,民族复兴思潮高涨,施剑翘为报杀父之仇刺杀孙传芳,原本为私人复仇的案件在各种因素影响下成为民国时期广受社会关注的公众案。特殊时代背景为施剑翘复仇案成为公众关注的案件提供了外部环境,而施剑翘案本身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也符合此时国家主张的民族复兴的内质需求,加上服务于政治的媒体应时代需求大肆报道施剑翘案,起到媒体共振之效。正是从民族危机的时代要求、传统文化的"忠孝"观念、媒体共振的社会舆论出发,多重分析民族复兴思潮下的施剑翘案从私人复仇案上升为公众案。
作者 郭辉 刘姗
出处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9-114,共6页 Republican Archive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抗战时期(1931-1945年)民族复兴思潮研究"(项目编号09BZS033)成果之一
  • 引文网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5

  • 1吴钊.复兴之基点.复兴月刊,1933,2(1).
  • 2贾嵩麓.《蒋“总统”革命思想》,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74年版,第75页.
  • 3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编.《孙中山全集》第九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44页.
  • 4郭辉.抗战时期民族扫墓节与民族精神的建构[J].史学月刊,2012(4):56-63. 被引量:12
  • 5《施剑翘刺孙案判决书》,《大公报》1935年12月18日,第6版.
  • 6《刺孙凶犯施剑翘昨已解送法院》,《申报》1935年11月16日,第8版.
  • 7《孙传芳佛堂遇阻连中三弹当场毙命,女犯施剑翘行凶后自首》,《大公报》1935年11月14日,第4版.
  • 8《施剑翘女士对三审判决之表示》,《大公报》1936年8月27日,第6版.
  • 9《孙传芳在京被刺毙命,凶手系妇人为父报仇》,《申报》1936年11月14日,第4版.
  • 10《施剑翘刺孙案今展开庭再审传票已签发送达本报记者昨访问施女》,《益世报》1935年12月10日,第5版.

二级参考文献5

共引文献17

同被引文献53

二级引证文献3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