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民国时期国都论争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民国时期出现过三场规模较大的国都论争,学界对每场论争进行了深入探讨,既梳理了各方的主张和实践,也阐释了论争的意义和影响。近年来,随着新史料的发掘和研究视角的转化,一批新意迭出的成果不断涌现。但就研究路径和对象而言,该课题仍有一些值得推进的地方。
作者
陈鹏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出处
《船山学刊》
2013年第2期163-168,共6页
Chuanshan Journal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民国时期迁都论争研究"(12XNH104)
关键词
民国
国都论争
研究综述
分类号
K258 [历史地理—中国史]
D69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87
参考文献
40
共引文献
63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0
1
李雪英:《评大革命时期的迁都之争》,《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年第3期.
2
刘敬坤,富兵.
民国时期的首都、陪都与行都[J]
.民国档案,1994(1):114-117.
被引量:4
3
王奇生.
民国时期首都与行政区划的变迁[J]
.历史教学(下半月),1992(2):28-30.
被引量:1
4
王明德:《近代都城研究1,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
5
姚渔湘:《孙中山先生对于国都地点的主张》,(台湾)《近代史研究论集》1970年第2辑第5册.
6
杨天石:《北伐时期的迁都之争与宋子文》,《团结报)1988年7月2日.
7
姚守中、耿易:《试析北伐时期的迁都之争》,《党史研究资料》1990年第6期.
8
王明德.
略论民国元年的南北建都之争[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3(3):74-80.
被引量:3
9
张学继:《民国两次南北建都之争》,《民国春秋》1990年第3期.
10
焦静宜.
迁都之争与京保津兵变[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5-60.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387
1
苏智良.
辛亥革命与东南社会的变革[J]
.史林,2001(2):12-15.
被引量:2
2
周英才.
南京北京:民国建都之争[J]
.文史精华,2004(11):10-15.
被引量:1
3
李润苍.
章太炎是什么派?——与唐振常同志商榷[J]
.历史研究,1979(7):14-27.
被引量:1
4
杨天宏.
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J]
.近代史研究,1998(1):102-129.
被引量:27
5
严昌洪.
梦想,还是理想?——从孙中山关于武汉近代化建设蓝图看《实业计划》的可行性[J]
.近代史研究,1997(2):76-93.
被引量:2
6
徐辉琪.
略论孙中山与民初政党政治[J]
.近代史研究,1993(6):20-37.
被引量:3
7
曾宪林.
大革命高潮时期的迁都之争[J]
.江汉论坛,1983(7):15-19.
被引量:3
8
徐辉琪.
“革命军起,革命党消”口号的由来及评价[J]
.近代史研究,1983(4):252-255.
被引量:3
9
谢本书.
略论1912年的建都之争[J]
.史学月刊,1982(1):47-52.
被引量:4
10
胡绳武.
民元定都之争[J]
.民国档案,1987(2):72-86.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63
1
成棣.
章太炎组建统一党史事考论[J]
.史学月刊,2023(9):62-71.
2
关志钢.
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研究[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16(4):110-115.
3
谢晓鹏.
南京国民政府迁都洛阳述评[J]
.民国档案,2002(1):74-78.
被引量:5
4
秦燕春.
一場叙說歷史的話語盛宴——《清末民初的“晚明想像”》導論[J]
.中国文化,2006(2):110-125.
5
何方昱.
学术、媒介与政治——论20世纪40年代《思想与时代》月刊社关于建都之争[J]
.求是学刊,2008,35(2):139-144.
被引量:10
6
孙泽学.
北伐战争中迁都之议研究的几个问题[J]
.史学月刊,2008(8):72-78.
被引量:2
7
虞和平,无.
2007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J]
.近代史研究,2008(6):82-99.
被引量:1
8
赵治国.
浅析民国元年京津保兵变的原因[J]
.兰州学刊,2009(3):223-226.
9
王明德.
抗战后期的择都之争[J]
.甘肃社会科学,2010(2):191-194.
被引量:3
10
彭南生,邵彦涛.
民族命运共同体话语下的“兰州中心说”[J]
.人文杂志,2011(1):124-129.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7
1
陈平原.
城阙、街景与风情——晚清画报中的帝京想象[J]
.北京社会科学,2007(2):3-37.
被引量:14
2
彭南生,邵彦涛.
陆地中国还是海洋中国?——民国时期第四次建都论战中的东西之争及其内涵[J]
.人文杂志,2014(2):86-93.
被引量:5
3
贾琦伟,李文苓.
抗战后期建都论战的重新审视[J]
.广东社会科学,2015(3):110-118.
被引量:2
4
高翔宇.
民元孙中山北上晤袁与迁都论争[J]
.史学月刊,2017(5):68-74.
被引量:4
5
陈鹏,高红兵.
民国时期三次国都论争的比较研究[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144-150.
被引量:1
6
任锋,马猛猛.
“建国于大地之上”:钱穆的首都论、立国形态观与文化地理学[J]
.思想战线,2021,47(2):93-103.
被引量:4
7
肖爱玲.
20世纪40年代中国建都论战现象解析[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36(4):68-76.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高红兵.
民国“国都论争”与北京城政治形象的衍化[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4,39(1):14-22.
1
洪善思.
历代关于商鞅变法的两派论争[J]
.历史研究,1976(3):68-73.
2
刘桂传,王海霞.
泰山无字碑千年论争略说[J]
.泰山学院学报,2007,29(1):23-26.
3
王卫平.
半个世纪以来围绕“俎侯矢簋”的论争[J]
.文博,2001(5):51-53.
被引量:1
4
杨瀚.
八十年后再看西安事变[J]
.中国政协,2016(23):76-77.
5
左双文.
西安事变研究的新史料[J]
.历史教学,2006(10):68-70.
6
冯皓.
五十八年前潘、熊论争的启示[J]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4(3):14-16.
7
温静静.
陈诚研究综述[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34(1):53-56.
8
张树德.
人物与回忆——中苏围绕评价斯大林问题展开大论争(连载)[J]
.河北企业,2006(2):69-72.
被引量:1
9
胡绳.
关于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几个问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举办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J]
.近代史研究,1990(6):13-19.
被引量:1
10
倪小伟.
欢欢喜喜过大年!“宅”在苏州的年味里——一家子过年天天乐[J]
.现代苏州,2012(3):82-87.
船山学刊
201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