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还草)与农户利益的矛盾及其调整
被引量:15
出处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4-15,共2页
同被引文献61
-
1王长玉,张又忱.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初探[J].内蒙古财会,2002(4):8-10. 被引量:1
-
2韦荣华.退耕还林的四大成效[J].中国林业,2004(08B):21-23. 被引量:14
-
3李若凝.退耕还林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后续发展对策——以河南洛阳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5(5):363-366. 被引量:34
-
4张平军.对当前西部退耕还林(草)中几个实际问题的思考[J].甘肃理论学刊,2001(1):27-29. 被引量:4
-
5包建华,唐代旭,陈本林.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报告[J].四川林勘设计,2005(1):26-32. 被引量:6
-
6江泽慧.现代林业与西部生态环境建设[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0(4):17-22. 被引量:13
-
7王爱民.退耕还林的经济影响及现行政策的调整——以河北省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5,26(11):21-25. 被引量:12
-
8张孝卫.退耕还林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及对策[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6(1):161-164. 被引量:11
-
9石培基,冯晓淼,宋先松,于江海.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对退耕者经济纯效益的影响评价——以甘肃4个退耕还林试点县为例[J].干旱区研究,2006,23(3):459-465. 被引量:18
-
10杨时民.关于退耕还林“十一五”政策建议——川贵两省退耕还林调研思考[J].林业经济,2006(9):7-10. 被引量:8
引证文献15
-
1李卫忠,吴付英,吴宗凯,雷明军,刘广亮.退耕还林对农户经济影响的分析——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6):161-164. 被引量:10
-
2张树川,左停,李小云.关于退耕还林(草)中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探讨[J].经济问题,2005(11):49-51. 被引量:15
-
3豆志杰,高平亮.关于退耕还林还草经济补偿机制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45-47. 被引量:2
-
4张树川,左停,李小云.关于退耕还林(草)中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探讨[J].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06(3):140-143. 被引量:1
-
5刘英.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凉城县退耕还林还草试点为例[J].前沿,2006(6):177-179. 被引量:4
-
6秦建明,郭晓艳,由海忠,周晓静.对“退耕还林(草)”概念之思考[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6,29(3):10-10.
-
7刘颖.推进退耕还林工程稳步发展的思考[J].林业经济,2006(8):49-51.
-
8查小春,赖作莲.退耕还林对铜川市农村经济结构的影响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4(2):38-43. 被引量:14
-
9郑国柱,薛冰冰,张锁成,谭绪泉,陆贵巧.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生活消费影响分析[J].河北林果研究,2010,25(2):134-136. 被引量:1
-
10杨春敏,王玉芝,封新茹,张锁成,张东东,陆贵巧.退耕还林工程区农户收入分析[J].河北林果研究,2010,25(2):137-13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90
-
1许进杰.绿色公共消费博弈及政策研究——基于政府与社会公众和利益集团的视角[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0,41(6):98-104.
-
2米娜,尹洁.实现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产业化的途径——以陕西省延安市为例[J].乡镇经济,2007,23(2):61-64.
-
3邓俊秀,任伟帅,姜志德.退耕还林工程的联合生产属性及实施机理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1):2704-2707.
-
4陈丽,米文宝,樊新刚.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状况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4,11(3):304-306. 被引量:6
-
5刘润萍.对甘肃退耕还林(草)与粮食可持续生产的认识[J].甘肃科技,2004,20(6):1-3.
-
6焦峰,温仲明,李锐.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环境效应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1):26-29. 被引量:40
-
7张木生,魏仕文.也说"法不容情"[J].安全与健康(下半月),2005(3):44-44. 被引量:1
-
8秦建明,郭晓艳,由海忠,周晓静.对“退耕还林(草)”概念之思考[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6,29(3):10-10.
-
9夏振洲,孙彦泉,张一梁.关于运用市场机制发展生态生产的设想[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7):612-615. 被引量:1
-
10颜华.关于建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以黑龙江三江平原湿地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27(5):383-385. 被引量:18
-
1我国今年将退耕还林还草1000万亩[J].经济视野,2015,0(12):11-11.
-
2黄树平,张新全.退耕还草种草养畜大有可为[J].四川畜牧兽医,1999,26(7):8-8.
-
3黄泰岩.美国政府对农户利益的保护政策[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4,14(3):43-47.
-
4陈万志.对“圈地风”叫停[J].中国政协,2003(6):53-53.
-
5刘惟洲,时东平.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利益分配问题[J].河北供销与科技,2000(8):13-13.
-
6陶水明,张建听,万志伟.成立“行业之家”保障农户利益——常州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查[J].苏南乡镇企业,2002(3):20-22.
-
7张志南.福建农业保险发展的实践[J].中国金融,2013(5):12-14. 被引量:6
-
8数说[J].农产品市场,2015,0(24):52-52.
-
9刘亚,刘文丽,卿琛.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及绩效评价文献综述[J].中国集体经济,2016(1):21-22. 被引量:1
-
10徐艳.失地农民补偿标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1,0(1S):5-6.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