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52-353,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Medicine and Protection
二级参考文献1
1 张兴宝(译),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第35号报告,1994年,203页
同被引文献17
1 刘泰福,徐国镇.全国鼻咽癌会议纪要[J]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2,0(4):5-10. 被引量:132
2 王方正,付真富.全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治疗最佳布野探讨[J] .四川肿瘤防治,2004,17(3):142-145. 被引量:3
3 余增荣.半野照射技术在胸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2):55-57. 被引量:1
4 马玉红,陈英海,杨月琴,邓涛,邹丽娟.鼻咽癌放疗单中心上下半野照射模拟定位方法[J] .实用癌症杂志,2005,20(2):194-194. 被引量:4
5 夏士安,张松方,屠永青,吴国华,林清,姚原.鼻咽癌放射治疗射野衔接设计的探讨[J] .癌症,2006,25(1):119-121. 被引量:9
6 单国平 严英师 等.楔形板对加速器高能X射线影响的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9,8(4):242-242.
7 冯宁远,谢虎臣,史荣,等,主编.使用放射治疗物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129-132.
8 Trotti A,Byhardt R,Stetz J,et al.Common toxicity criteria:version2.0.An improved reference for grading the acute ef-fects of cancer treatment:impact on radiotherapy[J].Int J Radiot Oncol Biol Phys,2000,47(1):13-47.
9 徐国平,沐金明,裴红蕾.鼻咽癌常规放疗中面颈联合野和下颈野衔接的探讨[J] .临床肿瘤学杂志,2008,13(12):1108-1110. 被引量:5
10 任骅,张可,王绿化,戴建荣.简化调强放疗技术应用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剂量学研究[J]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9,18(5):357-360. 被引量:15
1 范鑫,张亚伟.陕西省氡浓度水平及内照射剂量研究[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92,12(3):175-181. 被引量:8
2 王智彪,顾美礼,凌萝达,张永红,周文胜,陆杰,祝彼得,冯若.超声波致小鼠胚胎急性死亡的机理及剂量研究[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1995,6(1):19-23. 被引量:2
3 杨月琴,陈英海,王若雨.动态楔形板和物理楔形板对射线深度剂量与射野外周边剂量的影响[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1,18(1):12-13. 被引量:3
4 姜瑞瑶,黄国锋,傅深.真空固定垫和立体定位架对放射治疗深度剂量和皮肤剂量的影响[J] .医疗卫生装备,2005,26(6):53-53. 被引量:4
5 李雅珍,张芝燕,苏穗青,蒋京伟,王玉英,王琦,张鹏,兰果.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类药物终止早孕最低有效剂量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1994,9(6):45-47. 被引量:1
6 姚继仲,黄劭敏,张春光,夏云飞,林承光.鼻咽癌非共面半束照射定位的探讨[J] .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2005,17(2):5-6.
7 李强,卫增泉,李文建.中能重离子束深度剂量分布计算[J]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0,24(5):414-417. 被引量:4
8 诸洪达,陆梅.食入放射性核素所致内照射剂量研究现状及展望[J]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1998,22(3):130-133. 被引量:1
9 王芸,顾培华,姚晖,刘永明.铅橡皮对高能电子线表浅深度剂量的影响研究[J]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4,23(3):214-215. 被引量:1
10 米志苏,张同成,代金贤,巫柱中.一次性医疗用品最低辐照灭菌剂量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6,15(5):317-317.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