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汉语的空间性与当代文论话语重构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汉语具有空间性特质,汉字的象形往往取材于自然空间的外部媒介,彰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亲切,以富有空间感的形象体察与拟像构架实现了汉字对"象"的寻求;而其自由开放的空间语法和"立体言外"的空间架构在语法和语义层面呈现了"纵聚合"和"意在言外"的空间话语效果。汉语的空间性特质生发出无穷的意义空间,并且深化在民族集体无意识的心理深处,积淀成为一种思维习惯和诗性传统。意象形象、妙悟思维和空间美学构成了中国独有的诗性传统。
作者 裴萱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文学院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4-120,共7页 Inner Mongolia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现代性视域中的艺术自律问题研究"(编号:10BZW002) 武汉大学博士自主科研项目"空间转向与后现代审美经验"(编号:2013111010201)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8

  • 1郑敏.语言观念必须革新──重新认识汉语的审美与诗意价值[J].文学评论,1996(4):72-80. 被引量:53
  • 2德里达.论文字学[M].汪堂家,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 3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上册)[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130. 论语·为政[M].
  • 4高亨.文字形意学概论[M].济南:齐鲁书社,1981.
  • 5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 6叶嘉莹.嘉陵论诗丛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4.
  • 7阿恩海姆 鲁道夫(滕守尧译).视觉思维[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63-68.
  • 8郝朴宁.中国诗歌双重空间的心理生成机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6(5):41-45. 被引量:5
  • 9刘勰.文心雕龙·神思[A].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下)[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493.
  • 10钟嵘.诗品[A].中国历代文论选新编(先秦至唐五代卷)[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二级参考文献28

  • 1中国诗歌押韵的起源[J].中国社会科学,1998(4):137-152. 被引量:6
  • 2郜元宝.音本位与字本位──在汉语中理解汉语[J].当代作家评论,2002(2):53-73. 被引量:27
  • 3宗白华.《中国艺术的写实精神》..《美学与意境》.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第204-205页.
  • 4孙周兴选遍.《海德格尔选集》上卷.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第1191-1193页.
  • 5《庄子·天下第三十三》,王先谦撰,陈凡整理.《庄子集解》,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年,第481页.
  • 6《庄子·天道》,王先谦撰,陈凡整理.《庄子集解》,第177页.
  • 7《坛经·般若品第二》,见冯国超主编.《坛经》,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61页.
  • 8《正蒙·乾称篇》,张载著,章锡琛点校.《张载集》,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第62页.
  • 9《乐记·乐论篇》,引自蔡仲德.《(乐记)(声无哀乐论)注释与研究》,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年,第38页.
  • 10《文心雕龙·物色》,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第693页.

共引文献45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