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4,共3页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同被引文献466
1 孔忠东,徐程扬,杜纪山.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研究综述[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6):165-168. 被引量:28
2 王国粱,刘国彬,周生路.黄土高原土壤干层研究述评[J] .水土保持学报,2003,17(6):156-159. 被引量:31
3 刘光生,王根绪,胡宏昌,李太兵,王俊峰,任东兴,黄雅娟.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植被盖度变化对活动层水热过程的影响[J] .冰川冻土,2009,31(1):89-95. 被引量:40
4 史培军.资源开发、环境安全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6):62-69. 被引量:5
5 Wang Youke,Wu Qinxiao,Han Bin(Northwestern Institute of Soil ans Water Conservation,Academia Sinicaand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Yangling,Shaaxi,712100).黄土高原植被建造优化模式[J] .水土保持研究,1994,1(3):87-93. 被引量:6
6 王力,邵明安.黄土高原退耕还林条件下的土壤干化问题[J] .世界林业研究,2004,17(4):57-60. 被引量:19
7 王喜君.对退耕还草与生态经济型小流域建设问题的探讨[J] .草业科学,2004,21(8):59-62. 被引量:3
8 何京丽.北方典型草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J] .水土保持研究,2004,11(3):299-301. 被引量:17
9 王晓.论西部大开发中榆林市生态环境建设问题[J] .水土保持通报,2004,24(4):101-102. 被引量:2
10 李勉,李占斌,刘普灵,崔灵周,李雅琦.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土壤侵蚀坡向分异特征[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1):63-65. 被引量:27
引证文献39
1 杨正礼.我国退耕还林研究进展与基本途径探讨[J] .林业科学研究,2004,17(4):512-518. 被引量:28
2 陈国建,李锐,杨勤科,任洪玉.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建设的关键问题[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20(5):361-363. 被引量:3
3 王静,程积民,万惠娥,方锋.黄土高原厚穗宾草光合生理特性分析[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22(3):115-118.
4 杨正礼.我国西北地区退耕地植被恢复基本途径与模式探讨[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5):37-41. 被引量:6
5 李世东.退耕还林效益优化模式系统动力学研究[J] .干旱区地理,2004,27(3):377-383. 被引量:101
6 李世东.黄土高原沟壑区退耕还林优化模式研究[J] .林业科学,2004,40(5):71-78. 被引量:3
7 郝仕龙,安韶山,李壁成,赵小敏.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草)土壤环境效应[J]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3):29-30. 被引量:10
8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稿约简则[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17(3):73-73.
9 黄金火.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区旅游开发探讨[J] .生态学杂志,2005,24(8):980-984. 被引量:5
10 陈洪松,王克林,邵明安.黄土区人工林草植被深层土壤干燥化研究进展[J] .林业科学,2005,41(4):155-161. 被引量:56
二级引证文献403
1 霍春辉.刍议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路径--基于创新型产业集群视角[J] .经济问题,2008(4):33-35. 被引量:7
2 梁引库,傅明星,李雷权,张晓娟.汉中水源涵养林建设探讨[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5):198-200. 被引量:3
3 邓晓华,杨利利,宋晓军.眉县退耕还林工程后续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J] .陕西林业科技,2009,33(1):108-110. 被引量:1
4 尚武龙.延安市宝塔区赵庄流域退耕还林效益评价[J] .陕西林业科技,2009,33(2):105-108. 被引量:3
5 彭珂珊.浅析农牧交错区特殊地位与生态环境建设难点[J] .青海草业,2002,11(4):15-19.
6 李月梅.Changes of Organic Carbon in Soil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in Alpine Agricultural Region of Qinghai[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0,11(2):124-127. 被引量:14
7 强海洋,杨海宾,李品,王辉.河南省鄢陵县花卉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问题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S2):229-232. 被引量:6
8 于泽民,郭建英.我国的退耕还林研究进展[J] .环境与发展,2009,21(S1):119-123. 被引量:4
9 李笑春,仝川,陈智,叶立国,董华,刘敏,张君,聂馥玲.恢复退化草地生态功能与可持续发展——以浑善达克沙地为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3):80-84. 被引量:9
10 王静,程积民,万惠娥,方锋.黄土高原厚穗宾草光合生理特性分析[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22(3):115-118.
1 闫奉利.退耕还林还草给了我们哪些启示[J] .内蒙古林业,2001(5):8-9.
2 田葆华.关键要做好“还林”的文章[J] .甘肃林业,2000(2):21-21.
3 王献溥.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和问题[J] .植物杂志,2001(3):8-9. 被引量:2
4 公保才仁.试论退耕还林(草)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J] .青海畜牧业,2001,21(2):13-13.
5 李含琳.以煤代赈: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新探索[J] .发展,2002(3):8-9.
6 创建清洁生产先进企业活动的基本思路[J] .节能与环保,2003(2):17-17.
7 屈志勇.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 加快陕北陕南的发展[J] .价格与市场,2002(7):7-7.
8 李昌隆.通辽市50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J] .内蒙古林业,2012(12):47-47.
9 王晓华.浅析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J] .内蒙古水利,2017(3):46-47. 被引量:1
10 王绍军.一起桥下材料堆场火灾事故的调查[J] .消防科学与技术,2015,34(3):410-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