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群集的区域创新优势与我国高新区的发展
被引量:176
出处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3-37,共5页
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
共引文献119
-
1刘祥琪.发挥产业集群优势 促进滨海新区经济发展[J].现代企业教育,2006(18):137-138.
-
2纪建悦,张志亮,郭春静.构建塔型城市创新体系的探讨[J].中国管理科学,2006,14(z1):657-660. 被引量:1
-
3鲁兴启,王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簇群发展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3,21(z1):128-131. 被引量:1
-
4任秀琼.信任扩展、规范演进与产业集群的形成[J].科技资讯,2007,5(13):184-185.
-
5张敏.国内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J].理论月刊,2009(10):149-152. 被引量:10
-
6杨之强.产业集群基础理论研究[J].消费导刊,2010(7):45-45.
-
7朱华友.开发区建设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以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宿州师专学报,2003,18(4):74-76. 被引量:2
-
8王坤.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S2):12-16. 被引量:7
-
9陈国伟.壮大产业集群 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J].市场周刊,2008,21(2):48-49. 被引量:1
-
10杨艳平.集群创新网络与区域文化嵌入机理研究——基于传播动力学理论[J].科学学研究,2015,33(1):146-153.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1083
-
1赵富强,胡思源,陈耘,胡伟.创业韧性对再创意愿的影响:双元学习与反事实思维的作用[J].科学学研究,2022,40(3):505-515. 被引量:15
-
2张运生,杨汇.专利池激励或遏制不同网络位置企业创新的差异化效应研究[J].管理学报,2020,17(2):243-250. 被引量:7
-
3胡健,焦兵.中国西部地区石油天然气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22(1):19-23. 被引量:14
-
4孟浩,史忠良.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负效应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5,26(3):43-47. 被引量:6
-
5赖磊,张鑫.企业集群的竞争力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4(7):44-45. 被引量:12
-
6杨蕙馨,石建中.有关企业规模界定的评析[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4(6):7-10. 被引量:6
-
7郭连成.面向21世纪的经济全球化——概念、成因、回顾与展望[J].国外社会科学,2001(2):8-13. 被引量:13
-
8熊芙蓉.解读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制造业[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23(6):79-80. 被引量:6
-
9王胜光,杨跃承.高新区:战略和政策的新命题[J].中国高新区,2009(3):74-77. 被引量:5
-
10周兵,冉启秀.产业集群形成的理论溯源[J].商业研究,2004(14):76-78.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176
-
1李静.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6,8(6):36-37. 被引量:1
-
2黄源.促进成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考——以软件产业为研究对象[J].科技信息,2008(26).
-
3凌艳.论中国产业集聚的机制及效应[J].科技经济市场,2007(4):79-80.
-
4王宁.互联网条件下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J].管理观察,2008(Z1):53-55. 被引量:2
-
5卞彬,倪春华.论产业集群的培育与政府作用[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06,7(4):73-75. 被引量:2
-
6王宇飞,郑怡.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成功经验及面临的问题[J].大众商务,2010(10):309-309.
-
7罗慧媛.西安与成都城市发展比较[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3):77-78.
-
8许明.江苏产业结构现状态及其优化[J].市场周刊,2008,21(4):55-56. 被引量:2
-
9谢群.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资源配置及产业成长模式研究[J].消费导刊,2009,0(13):35-36. 被引量:1
-
10黄建康.经济全球化与本地化中的中国高新区竞争力培育战略——基于企业集群视角的分析[J].中国经济问题,2004(4):66-7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842
-
1黄信灶,赵波,罗小娟.内卷化倾向与设立国家级开发区政策效应的再评估——基于271个地级市的准自然实验分析[J].管理评论,2022,34(12):302-311. 被引量:1
-
2刘刊,王宏宇,白世贞.基于厂商理论的区域产业边界和最优要素配置结构[J].中国管理科学,2020,0(1):10-18. 被引量:4
-
3周思思,孙涛.国家高新区促进驻地城市制造业转型升级了吗?——兼及地本政策和制度的效应评估[J].制度经济学研究,2021(3):78-100. 被引量:1
-
4孙广召.高铁开通、政府行为与TFP增长率[J].制度经济学研究,2020(1):22-50. 被引量:2
-
5吕明元,苗效东.大数据能促进中国制造业结构优化吗?[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0,0(3):31-42. 被引量:29
-
6段艳玲,刘兵,李寄晗.全球价值链重构下我国体育品牌战略地位与升级路径[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0,37(1):10-16. 被引量:8
-
7周风,李龙,周冲.中国农业境外经贸合作区对东道国农产品出口影响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6(3):305-316.
-
8李伟薇.国际商务中的人力资源管理[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3,45(S01):43-45. 被引量:1
-
9仵凤清,白如雪.创新集群演化生态学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20,0(1):319-323. 被引量:2
-
10张建伟,梁常安,黄蕊琦,李萌萌.中部地区创新产出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J].世界地理研究,2020,0(1):159-167. 被引量:7
-
1周良洛,白桦(摄影).发挥区域创新优势 加快建设创新型海淀[J].中关村,2006(7):24-25.
-
2刘友金.技术创新集群效应——国外相关的理论研究及其启示[J].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1-4. 被引量:21
-
3冯邦彦,赖文凤.台商在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投资及发展前景[J].亚太经济,2004(2):77-80. 被引量:2
-
4倪鹏飞.谈谈城市综合竞争力[J].中国监察,2003,0(6):48-49. 被引量:4
-
5刘毅.论高科技园区创新平台运行中的产业群集——基于“武汉·中国光谷”的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5(11):63-65. 被引量:3
-
6李时民.北京市乡镇企业出口的规模、分布与结构[J].北京社会科学,2003(3):48-55. 被引量:2
-
7王泽强.基于区域创新视角的产业集群研究[J].技术经济,2006,25(9):6-9. 被引量:9
-
8张海燕.关于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竞争力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4(7):167-169. 被引量:1
-
9梁燕雯.产业集群区域创新优势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新区的培育——以南宁高新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9,16(4):90-96. 被引量:9
-
10何亦名.山区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群集导向[J].乡镇经济,2003,19(1):3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