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农村贫困现状分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分析各贫困测度指标的利弊,选定改进后的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对中国代表省份的贫困现状进行测算并比较分析其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农村贫困发生率均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但相对而言,内陆地区各省农村贫困发生率水平相距较小,波动幅度较大,返贫现象出现较为频繁,沿海地区变化趋势比较衡定;各省的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贫困人口的平均贫困程度在逐年加深,贫困人口内部收入分配更加不均衡。
作者
雷卓娅
机构地区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市场周刊》
2014年第4期6-8,共3页
Market Weekly
关键词
贫困发生率
贫困深度
贫困强度
分类号
F30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9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13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陆康强.
贫困指数:构造与再造[J]
.社会学研究,2007(4):1-22.
被引量:27
2
苗齐,钟甫宁.
中国农村贫困的变化与扶贫政策取向[J]
.中国农村经济,2006(12):55-61.
被引量:54
3
冯星光,张晓静.
贫困测度指标及其评价[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6,21(3):22-26.
被引量:21
4
王荣党.
论农村贫困测量指标体系的构建[J]
.经济问题探索,2006(3):82-86.
被引量:16
二级参考文献
39
1
邱东.
贫困的三维测度观:贫困测度准则的再思考[J]
.统计与信息论坛,1996,11(1):10-13.
被引量:1
2
李实古,斯塔夫森.
八十年代末中国贫困规模和程度的估计[J]
.中国社会科学,1996(6):29-44.
被引量:51
3
余芳东.
国际上常用的贫困监测统计方法[J]
.中国统计,2004,19(8):54-55.
被引量:15
4
徐万坪,杨能良.
贫困度量指标[J]
.经济师,2004(11):35-35.
被引量:6
5
杨冬民,韦苇.
贫困理论中若干问题的比较研究及对西部反贫困实践的启示[J]
.经济问题探索,2005(1):4-7.
被引量:14
6
洪兴建.
贫困指数理论研究述评[J]
.经济评论,2005(5):112-117.
被引量:21
7
中国城镇课题研究组.2003,《城镇贫困:中国发展的新挑战》,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8
Atkinson, A.B. 1987, "On the Measurement of Poverty." Econometrica 55.
9
Blackburn,M.L. 1989,“Poverty Measurement: An Index Related to A Theil Measure of Inequality.”Journal of Business & Economic Statistics 7.
10
Blackorby, C.& D. Donaldson 1980, "Ethical Indice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Poverty." Econometrica 48.
<
1
2
3
4
>
共引文献
113
1
孙菲,王文举.
中国农村贫困成因与扶贫政策的作用[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7(5):796-800.
被引量:6
2
王荣党.
农村反贫困度量指标体系与实证分析──以云南为例[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8(5):156-160.
被引量:2
3
王蒲华.
福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运行机制与绩效评价[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5):9-11.
被引量:1
4
王晓芳.
调整反贫困政策模式是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J]
.开发研究,2007(5):45-49.
被引量:3
5
刘娜.
公平、有效视角下的扶贫资金分配方案的探讨[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2(6):142-144.
被引量:1
6
张新福.
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发展建议[J]
.中国农机化,2008(1):23-26.
被引量:1
7
熊理然,成卓.
中国贫困地区的功能定位与反贫困战略调整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08,29(2):76-80.
被引量:21
8
贾琼.
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实践与思考——基于甘肃省陇南市20年扶贫开发的历程分析[J]
.开发研究,2008(2):104-108.
被引量:2
9
陈光金.
中国农村贫困的程度、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8(9):13-25.
被引量:43
10
吴睿.
我国农村贫困测度动态指标体系的构建[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2):14311-14312.
被引量:2
<
1
2
3
4
5
…
12
>
同被引文献
18
1
寇翔.
宗族势力复兴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分析[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3):23-26.
被引量:9
2
王雪.
村民自治中的宗族问题[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16(2):66-67.
被引量:3
3
康树华.
农村封建宗族势力与黑恶势力的区别及防治对策[J]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06,18(2):5-7.
被引量:5
4
张艳.
宗族势力对村民自治的利弊分析[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10):88-89.
被引量:5
5
胡珊.
宗族因素对村民自治的影响[J]
.理论观察,2007(5):133-134.
被引量:2
6
邓彦.
乡村治理与宗族复兴的博弈机制[J]
.农业考古,2007(6):78-80.
被引量:3
7
傅常红.
宗族势力复兴对村民自治的影响及对策[J]
.南方论刊,2008(1):56-57.
被引量:2
8
姜文清.
宗族对村民自治的影响与对策[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35):286-288.
被引量:3
9
吕德胜.
村民自治建设中的家族势力影响分析[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3):26-29.
被引量:1
10
朱虹林.
浅谈宗族势力复苏对村民自治的影响与对策[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3):21-22.
被引量:3
<
1
2
>
引证文献
1
1
韩刘璐,王蕾.
宗族势力依然影响乡村治理的效果吗?——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为例[J]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6):7-14.
1
薛美霞,钟甫宁.
农业发展、劳动力转移与农村贫困状态的变化——分地区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10,31(3):37-45.
被引量:20
2
熊小刚,吴海涛.
湖北农村贫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9):132-135.
被引量:1
3
安徽省农村贫困问题研究课题组.
安徽农村现行扶贫政策及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J]
.调研世界,1999(12):19-21.
被引量:1
4
罗小兰.
最低工资对农村贫困的影响:基于中国农民工的实证分析[J]
.经济科学,2011(3):68-78.
被引量:12
5
吕玲丽,叶开杏.
广西农村贫困测量及分析——基于18个贫困村372户农户的调查[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4):35-39.
被引量:6
6
侯石安,谢玲.
贵州农村贫困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1—2012年贵州农村FGT贫困指数的多维测度[J]
.贵州社会科学,2014(7):122-126.
被引量:17
7
牟永福,胡鸣铎.
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贫困的相关性——基于河北省坝上地区S乡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1(1):79-84.
被引量:2
8
朱洪革,井月.
重点国有林区贫困:测度、特征及影响因素[J]
.中国农村经济,2013(1):76-86.
被引量:26
9
纳添仓,孙海林.
杜家洼村贫困现状分析及精准扶贫思路[J]
.青海农林科技,2016(3):65-67.
10
苏芷菡.
新疆农村贫困程度的测度[J]
.经济研究导刊,2012(35):32-33.
<
1
2
>
市场周刊
201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刘敬科
赵巍
沈群
张爱霞
王晓闻
李少辉
曹龙奎
赵学伟
韩渊怀
相关机构
山西农业大学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相关主题
小米
红外光谱研究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傅里叶变换
主成分分析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