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行定价与股票市场非均衡
出处
《南方金融》
2000年第3期27-29,共3页
South China Finance
二级参考文献5
-
1-.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M].商务印书馆,1993,12..
-
2王晋斌.新股申购预期超额报酬率的测度及其可能原因的解释[J].经济研究,1997,32(12):17-24. 被引量:160
-
3张人骥,朱平方,王怀芳.上海证券市场过度反应的实证检验[J].经济研究,1998,33(5):58-64. 被引量:178
-
4李向阳.上市公司需要付出什么?──论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功能缺陷[J].国际经济评论,1998(7):50-54. 被引量:24
-
5张维迎.控制权损失的不可补偿性与国有企业兼并中的产权障碍[J].经济研究,1998,33(7):3-14. 被引量:225
共引文献72
-
1杨湘豫,陈良文,沈晨昊.新股上市定价的预测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10(5):87-89.
-
2杜俊涛,周孝华,杨秀苔.不同发行制度下IPOs发行价格中会计信息含量[J].中国管理科学,2003,11(z1):215-219.
-
3田华,宋耀.新股上网定价发行模型的建立和检验[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23(S1):67-69. 被引量:3
-
4王文波,李彤,王宏起.公司债券初次公开发售时最低承诺价格测算方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3):47-50.
-
5彭明旭.关于IPO抑价发行原因的综述[J].市场周刊,2008,21(1):95-96. 被引量:3
-
6李广存,陈海明.我国新股短期发行抑价的原因、影响及对策[J].商业研究,2004(16):118-121. 被引量:2
-
7北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大事记[J].瞭望,2002(17):17-17. 被引量:1
-
8傅浩,郑江.非均衡理论在证券市场分析中的应用——基于我国A股市场的证明[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3):53-56.
-
9陆军荣,林竞君.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制度效率的衡量[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1):40-42. 被引量:3
-
10王性玉,薛桂筠.新股抑价发行的博弈论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5):82-85.
-
1刘志东,鲍玲.我国股市IPO抑价现象的信息经济学解释[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06(7):70-72. 被引量:1
-
2黄彬.引入认股权证实现新股发行的合理定价[J].才智,2010,0(12):42-42.
-
3新股发行价回落正在改换市场面貌[J].经济展望,2012(4):84-84.
-
4夏志琼.机构“询价”不能代表市场定价[J].资本市场,2006(7):18-18.
-
5周俊生.从高管套现潮看A股市场制度漏洞[J].现代企业教育,2012(1):54-55.
-
6胡晓芸.浅析新股发行定价的财务影响[J].中国经贸,2010(10):189-189.
-
7周孝华,赵炜科,刘星.我国股票发行审批制与核准制下IPO定价效率的比较研究[J].管理世界,2006,22(11):13-18. 被引量:97
-
8李金栋,王建中.创业板IPO抑价现象研究[J].财会通讯(中),2010(10):15-16. 被引量:7
-
9IPO乱是因为二级市场乱[J].经济展望,2014(3):125-127.
-
10李娟,徐文才.我国新股发行定价效率实证研究[J].企业经济,2003,22(6):186-187.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