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主体意识到公共意识:现代人价值思维之应然转换 被引量:6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主体意识是指作为实践和认识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当前,在市场经济促成主体意识觉醒的同时,私欲膨胀又让人陷入"自我沉沦"的危机,突出表现为政治领域的用权不当、经济领域的物化泛滥、文化领域的学术腐败以及公共领域的公德沦丧等等。其原因主要在于:政治公信力式微、市场经济逐利性、传统文化负效应以及公共舆论缺失。主体意识的当下纠偏,要求必须确立公共意识的价值取向。要确保制度公正、培育公共理念、弘扬核心价值观以及构建公民社会,在多维关照中实现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出处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4-37,共4页 Journal of Socialist Theory Guide
基金 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公共精神培育研究"(12KS14)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197页.
  •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74.
  • 4夏晓虹.梁启超文集[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
  • 5韩震,俞吾金,郭齐勇,陈乔见,李建华.社会公平正义与政治文明建设: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与核心价值观念[J].中国社会科学,2009(1):44-50. 被引量:127
  • 6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
  • 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 8.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P128).
  • 9胡锦涛十八大报告(全文).中国时政中国网[EB/OL].http://news.china.com.cn/politics/2012-11/20/content_27165856.htm.
  • 10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研究的若干问题[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11(6):14-22. 被引量:211

二级参考文献28

  • 1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概念、分类与制度环境[J].中国社会科学,2006(1):109-122. 被引量:745
  •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 3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4郑永年.《中国需要的是制度崛起》,《联合早报》2008年3月4日.
  • 5Richard Stengel, "The Power of Ideas," Time, vol. 171, no. 12, 2008, p. 6.
  • 6郑永年.《中国也是思想的生产者》,《环球时报》2008年3月18日.
  • 7刘建平.《不要把自由民主妖魔化—与<敢与西方展开政治观念竞争>作者潘维教授商榷》,《环球时报》2008年2月14日.
  • 8《和谐理想与美国梦一样充满吸引力》,《环球时报》2008年8月13日.
  • 9.《论语·颜渊》[M].,..
  • 10.《国语·郑语》[M].,..

共引文献5606

同被引文献6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