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2-66,共5页
Economic Theory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参考文献1
-
1胡鞍刚.中国地区差距报告[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
同被引文献235
-
1张艳芳.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山东省区域差异的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5):29-32. 被引量:3
-
2张文.云南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的背景与意义[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19(9):40-44. 被引量:5
-
3向常清.广东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J].探求,2005(1):58-60. 被引量:6
-
4徐首育.消除区域经济差异,促进广东经济发展[J].大众科技,2004,6(9):73-74. 被引量:1
-
5李刚,李晓环.谈变异系数在区域比较中的应用问题[J].统计研究,1999,16(S1):129-132. 被引量:3
-
6朱小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及其调控政策选择[J].经济评论,1999(4):52-54. 被引量:7
-
7黄德发.广东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马太效应”──广东山区与珠江三角洲的比较与分析[J].南方经济,1994,23(5):37-38. 被引量:2
-
8欧阳南江.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区域差异的发展变化[J].地理学报,1993,48(3):204-217. 被引量:81
-
9管卫华,赵媛,林振山.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空间结构变化[J].地理研究,2004,23(4):541-550. 被引量:64
-
10仇方道,朱传耿,孔令平,单勇兵.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及时空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04,24(4):468-472. 被引量:79
引证文献30
-
1蔡玉倩,翟有龙.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8,22(12):72-75. 被引量:8
-
2谢学宁,张正栋,夏斌.广州市区域经济时空差异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4):167-172. 被引量:1
-
3罗浩.广东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分解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1):44-48. 被引量:7
-
4石一磊,路正南.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对策[J].江苏商论,2005(8):140-141. 被引量:9
-
5成蓬蓬,吕拉昌.试析珠江三角洲与外围地区的经济差异[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66-69. 被引量:1
-
6李豫新,李小菊.新疆兵团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实证分析[J].经济师,2006(5):268-269. 被引量:5
-
7任军,张加恭.广东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6,21(3):9-12. 被引量:10
-
8李炯光,周廷操,汪斌.三峡库区县(区)经济差异及其变化的实证分析[J].人民长江,2006,37(8):7-9. 被引量:4
-
9李小菊,李豫新.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评述[J].新疆农垦经济,2006(2):48-53. 被引量:4
-
10莫钧,张丰焰,曹进.关于公路养护工程设计取费标准的研究[J].公路,2007,52(3):161-16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67
-
1彭红毅,刘宗霖.广东省各县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J].华南金融电脑,2009(2):48-49. 被引量:5
-
2何仕龙.福州市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08(3):48-51. 被引量:1
-
3刘亚玲.创业型跨区域投资的内涵、起因和特点[J].经济学动态,2005(3):58-60.
-
4刘亚玲.创业型跨区域投资研究——以浙江民营经济跨区域投资为例的理论探讨[J].投资研究,2005(6):6-9.
-
5陈坤华.论中部崛起的几个基本关系[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12):181-182. 被引量:1
-
6何琛姣.中部地区“招工难”的原因与对策[J].商业时代,2006(12):91-92. 被引量:3
-
7汪秀婷.中部区域产业创新途径探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28(9):76-80. 被引量:1
-
8陈甬军,景普秋.“中部崛起”中的产业选择与城市化发展[J].财贸经济,2006,27(10):87-92. 被引量:11
-
9谭加劲.区域投资与经济均衡增长——广东省区域经济失衡的投资因素分析[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2(5):57-60. 被引量:3
-
10冯朝军,林亮.广西区域经济差异综合评价实证研究[J].特区经济,2006(12):231-232. 被引量:1
-
1贾根良.经济转轨中的文化传统[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2):67-71. 被引量:11
-
2杨斌.俄罗斯推行“休克疗法”的效果、教训及其启示[J].改革与战略,1996,12(5):63-68.
-
3董欧.中东欧四国经济转轨的启示[J].中国改革,2001(4):48-49.
-
4诸初尚.韩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与教训[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1998,13(10):60-61.
-
5许华忠.总结经验教训 搞好计划与市场的结合[J].计划经济研究,1990(11):14-30.
-
6陈可焜.香港反思在深化[J].开放导报,2001(10):27-27.
-
7邓兵.日本成功的技术引进探讨[J].国际经济合作,1991(10):39-40.
-
8郑宗.高科技园区的两种命运——剖析美国硅谷的成功和128公路高科技园区的失败[J].沿海经贸,2002(6):19-21. 被引量:1
-
9王伯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出发点[J].上海改革,1997(9):13-14.
-
10林文益.重温马克思主义有关消费理论 正确对待生产和消费的关系[J].商业经济研究,1990(9):25-28.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