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大麦新品系97-117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Characteristics of New Feed Barley Line 97- 117 and Its Key Cultural Techniques
出处
《大麦科学》
2001年第3期38-39,共2页
Barley Science
基金
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
-
1马得泉.中国大麦品种资源及其利用[J].农牧情报研究,1990(5):35-40. 被引量:1
-
2张京,曹永生.我国大麦基因库的群体结构和表型多样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9,32(4):20-26. 被引量:14
-
3张丽华,林澄菲,吕潇,李桂凤.中国大麦品种资源的赖氨酸含量及影响因素[J].麦类作物,1998,18(3):17-18. 被引量:7
-
4周建华,潘建伟,朱睦元.中国大麦耐酸铝研究[J].大麦科学,2001(2):1-5. 被引量:4
-
5白普一.中国啤酒大麦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食品工业,2008(2):20-20. 被引量:6
-
6张京.中国大麦矮秆种质资源的基因分析——Ⅱ.矮秆基因的染色体定位[J].Acta Genetica Sinica,2001,28(1):56-63. 被引量:5
-
7陈明贤,张国平.全球大麦发展现状及中国大麦产业发展分析[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0,27(4):1-4. 被引量:47
-
8张宇萍,韩一军.中国大麦生产和消费及供求形势[J].农业展望,2007,3(6):38-40. 被引量:19
-
9刘燕,强小林,黄静,张笑,谭爱女,赵纯钦,陈静.中国大麦育成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3,19(1):79-83. 被引量:11
-
10孙东发,徐廷文,蒋华仁,赵玲.大麦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88BCMS的选育及其遗传特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5,28(2):31-36. 被引量:4